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日期:2024-12-30 来源:深圳特区报
邓达奇 段铸舫
提 要
深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制度建设,努力为民造福,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供给高水平公共服务、建设优质生态环境等方面,出台一系列重要举措,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深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制度建设,努力为民造福,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供给高水平公共服务、建设优质生态环境等方面,出台一系列重要举措,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法治护航营商环境,不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深圳实施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三个工作方案”,出台深圳民营经济“20条”、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20条”、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33条”等政策措施。凭借优良的营商环境,深圳市场活力持续迸发。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深圳破产法庭向全国首宗个人破产案件的债务人梁先生送达民事裁定,依法免除其未清偿的债务,标志全国首宗个人破产重整案已正式执行完毕。深圳发挥法治优势,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出台护企惠企举措,最大限度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今年6月,《深圳市2024年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深圳市2024年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深圳市2024年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正式印发,围绕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增强深圳对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提出105项主要任务,助力深圳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保障与文化服务体系质量
第一,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更惠民、便民、优质的群众文化生活空间。对已建成的公共图书馆、美术馆、音乐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要加大设施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力度,对正在建设的公共文化设施要以高标准对待,保障建设质量到位。第二,扩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第三,持续挖掘深圳本土文化元素,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圳样本”。如南山区以市民需求为导向打造南山流行音乐节、深圳湾草地音乐会等品牌。深圳不断挖掘基层特色文化资源,进行贴近市民需求的文化服务创新,不断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第四,推进文明素质建设,助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出台《深圳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纲要(2021-2025年)》,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深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截至今年8月,深圳新增种植树木65万株,是去年植树总量的3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56%,绿道总里程达到3406公里,全市公园数量达到1290个,“山海连城”“绿美生态”成了城市的全新名片。2021年,《深圳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规划纲要(2020-2035年)及行动方案(2020-2025年)》印发,为深圳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制定“路线图”。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具体制度以及机制构建。二是重在落实,实施环境品质提升行动、环境健康保障行动、绿色低碳发展引领行动。三是加强措施的实施保障,提升民众参与度。构建最严明的责任体系,落实领导责任、深化企业责任、健全信用体系。打造最严格的监管执法体系,注重执法、司法以及公众的监督。弘扬创新生态文化,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强化绿色宣传教育、促进绿色消费,使民众既是绿色城市的建设者、监督者,又是“绿色幸福感”的获得者,形成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邓达奇: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政法研究所研究员;段铸舫: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