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社科简讯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发布--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迈进

 日期:2024-12-24   来源: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讯】(首席记者 谢惠茜)近日,微众银行和财新智库联合发布《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学术支持下,基于行业观察和金融机构案例,盘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历史沿革与发展成就,并深入剖析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现状与路径趋势,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报告》显示,自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中国普惠金融经历了从服务盲区到广泛覆盖,从单一信贷到综合服务,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跨越式发展。十年间,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和长尾客户群体的融资难题,更通过数字技术推动了金融服务质效的全面提升。截至2024年二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78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233%;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位居全球第一。

  《报告》指出,作为数字技术驱动的新型普惠金融模式,数字普惠金融以共享、便捷、低成本、低门槛等特性,与传统金融服务形成有机互补。这一模式不仅拓宽了普惠金融的边界,更已成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增强社会包容性的关键动力。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快速迭代升级,成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底层技术支撑。从趋势变化来看,《报告》洞察指出,银行业持续加大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加速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迈进。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银行的服务效率,还帮助优化了客户体验。《报告》深度剖析了商业银行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获客场景,以及识别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例如,相较于传统贷款模式,AIGC技术还能助力银行对科技型小微企业主动核额授信,缩短服务链条,精准直达客户需求。

  此外,如何破解规模、风险、收益的“不可能三角”是商业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中亟需解决的难题。《报告》提到,我国首家数字银行——微众银行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基于“开放蜂巢Openhive”技术,该行打造了国内领先的全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能够支持海量客户规模和高并发交易量,并将单账户IT运维成本压缩至国内外同行的十分之一,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展现了数字银行在创新驱动下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截至2024年6月末,微众银行累计服务个人客户超4亿,累计申请贷款的中小微企业客户数逾500万,在破解金融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难题方面蹚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