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社科简讯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条件 加快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

 日期:2024-12-23   来源:深圳特区报

  ■ 张建岗

  提要

  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关键领域。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条件下,需要特别重视网络文化安全。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能够保障、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新创造的主体热情和积极性。

  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面临着一些问题挑战。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文化领域治理理念和认识、治理能力、体制机制等不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文化创造和传播方式变革加快等。加快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要提高对信息化条件下文化治理重要性的认识、完善文化领域治理的体制机制、加强文化领域治理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数字文化治理现代化等。

  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一是文化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放大社会上偶发事件,带节奏、煽歪风、点邪火,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部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其本意常常被扭曲歪解。

  二是文化领域治理成本高企。随着信息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基于信息技术的文化传播工具更新也越来越快。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受众范围更广,并且在传播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异”情况。文化领域治理已经超出文化部门范畴,日益需要形成治理合力。

  三是如何实现文化领域治理与文化市场发展协同共进,尚未形成有效的机制。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文化市场体系的变革,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式、消费模式都发生了变化,这为文化治理体系如何适应新的市场需要,促进文化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提出了挑战。

  新问题和新挑战的原因分析

  一是文化领域治理理念和认识不适应时代要求。部分地方政府及相关人员对新技术、新模式有一定抵触心理,对信息化时代文化领域治理的规律和趋势认识不足。部分地方政府缺乏正确的政绩观,文化建设“重手段、轻目标”“重短期、轻长期”“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现象尚未根本改变,文化建设中存在“工具理性”大于“价值理性”的情况。

  二是文化领域治理能力不适应时代要求。部分地方政府难以做到既懂文化治理的规律和方式方法,又能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文化发展的技能。在破解文化领域的“数字鸿沟”与“信息茧房”问题时,尚未找到创新性的方式方法。

  三是文化领域治理的体制机制不适应时代要求。信息时代,文化行业边界模糊,形成了多业态共享的文化内容生产体系。文化内容的生产和消费越来越多地突破地域空间限制,向更广范围延伸。但是文化市场纵向的“条条监管”系统和横向的“块块监管”系统并存,监管壁垒固化,协调配合不畅。

  四是文化创造和传播方式变革加快。新兴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出现,使得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使信息传送无远弗届,能有效地覆盖到更广阔的领域。上述状况给文化领域治理带来了挑战。

  完善文化治理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

  一是提高对信息化条件下文化治理重要性的认识。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关键领域。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条件下,需要特别重视网络文化安全。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能够保障、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新创造的主体热情和积极性。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文化治理的体制机制。加强党对文化治理现代化的领导,确保文化治理向正确方向发展。整合政府文化管理部门的力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系。构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治理体制,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推进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的法治建设,保障文化权利、规范文化行为、促进文化进步。

  三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最新发展成果,加强文化治理能力建设。探索融合科技与社会参与的新型文化治理模式,推动文化治理的现代化与智能化。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文化治理网络,促进科技、产业、学术与社会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治理的协同创新。

  四是大力培养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文化治理要求的新质人才。畅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党政培训机构等合作机制,综合利用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培养能够运用最新信息技术推动文化治理的新质人才。构建体现文化领域治理新质人才价值的激励制度,形成“一专多能”全媒体人才长效培育机制,营造文化领域治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

  五是大力推进数字文化治理现代化。面对数字科技、文化数字化及数字文化经济的浪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数字文化产品服务的高效供给和供需对接。随着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数据安全成为文化数字化的关键和基础,要建立健全独立的文化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强化中华文化数据库数据入库标准,构建完善的文化数据安全监管体系。要完善与文化数字化建设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强化文化数据要素市场交易监管,提高文化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要依照国家有关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全流程文化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重要文化数据出境安全管理。【项目来源: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家国同构与青年学生价值观塑造研究”(22JDSZ3186);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民族文化认同视野下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学生价值观型塑研究”(2021JKDY01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社会解构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国同构研究”(GD23XJY10)】

  (作者系广东工业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