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社科简讯

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4)

 日期:2024-12-02   来源: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2024年11月29日,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创的《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4)》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顺利出版。

  《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4)》梳理了深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建设的背景下,立法、法治政府、司法、社会法治、涉外法治等方面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法治发展中的突出亮点,并对深圳法治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2023年,深圳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持续推进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建设。立法的引领、促进和保障作用持续发挥,一流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司法服务保障作用发挥充分,法律服务业快速发展,法治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知识产权保护、破产制度改革、法治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本书专题研究了深圳的产业促进和民营经济立法,应急管理、不动产登记、住房公积金等制度的变迁,注册资本制度改革与深圳对新《公司法》的适应,政府普法履职、粤港澳大湾区民事诉讼规则衔接、检察建议、检察监督以及国际法务区发展、涉外司法鉴定等问题。本书还关注了蓝碳产权保护、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电竞赛事联盟内部处罚权效力等方面的前沿实践问题。

  2024年,深圳应当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建设,持续建设一流法治政府,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深圳“双区”建设、“双改”示范提供法治保障。


  《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4)》指出——

  深圳强化深港两地跨境知识产权合作

2024年11月29日,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创的《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4)》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顺利出版。

  蓝皮书指出,2023年2月23日,深港联合发布《关于协同打造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创新高地的十六条措施》(以下简称《十六条措施》),打造跨境服务体系。《十六条措施》具有鲜明的深港合作特色,在聚焦香港所需方面,紧密围绕香港知识产权服务向内地拓展的现实需要;在聚焦机制建设方面,围绕建立深港知识产权长效合作机制,推动成立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合作推进小组,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跨境协作等多项深港合作机制,形成深港联动的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服务体系;在聚焦创新主体方面,激发企业、机构、团队、个人等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以市场化机制拓展深港知识产权合作领域,如鼓励龙头企业与港方联合设立技术转移中心等。

  (参见《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4)》,P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10月)


  《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4)》指出——

  深圳探索深港法律交流合作新途径、新机制

  2024年11月29日,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创的《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4)》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顺利出版。

  蓝皮书指出,2023年4月19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签署《法律合作安排》(以下简称《安排》),促进两地政府法律事务及相关法治建设合作交流。在《安排》框架下,市司法局与香港律政司共建“深度思维·大湾区法智汇客厅”官方对话平台,邀请深港政府部门相关人员、法律专家参与,关注热点、难点法律话题,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局进行主题策划,从法治实践、法条差异、法理依据、法律思维等方面进行对话交流,力求在专业对话中以小切口推动深港制度融合,促进湾区互联互通,深化粤港法治文化交流。推出大湾区首个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交流平台。深圳市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与深圳市律师协会及其湾区工作委员会联合创办《湾区律师大讲堂》,深入推进港澳律师湾区执业试点工作,开拓培育跨法域复合型国际型法律服务人才新渠道,搭建粤港澳律师专业交流互鉴合作新平台。截至2023年底,粤港澳三地共举办10期讲堂,听众累计达2万多人。

  (参见《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4)》,P2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10月)


  《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4)》指出——

  深圳应强化立法引领作用,保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年11月29日,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创的《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4)》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顺利出版。

蓝皮书指出,深圳应强化立法引领作用,保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立法工作,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继续加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态文明等领域立法。

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在强调和重视发挥立法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的同时,也要防止“立法万能”和“过度立法”的倾向,把握好将政策上升为地方性法规的范围和时机。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的同时要坚持突出重点、为需而立、立以致用,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探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立法,在大湾区规则对接中发挥人大作用,增强区域内生发展动力。加强对立法规划重要作用的认识,增强立法规划的约束性,将预备项目和调研项目纳入责任单位绩效考核。建立制度化立法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立法调研顺利开展,为高质量立法提供基础保障。扎实开展立法后评估以及执法检查工作,促进法规有效实施,切实把立法优势转化为法治优势、发展优势。

  (参见《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4)》,P23~2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10月)


  《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4)》指出——

  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民生发展格局

2024年11月29日,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创的《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4)》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顺利出版。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深圳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就完善养老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强化养老服务空间设施保障、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完善医养康养深度融合机制、推动社会公益志愿养老服务等作出一系列制度设计;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在推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完善职业健康保护制度、健全重大疾病防治体系、推广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制度设计,这也是全国首部地方性健康立法;制定《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首次在立法层面明确要求规范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并就大学区招生模式和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进行制度设计;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学前教育条例》,明确学前教育的社会公益事业性质,强化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扩大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供给,加强特殊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保障。还制定或修改了《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养老保险条例》、《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监督条例》、《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急救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职业技能鉴定条例》等法规,推动深圳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参见《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4)》,P32~3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10月)


  《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4)》指出——

  深圳应更好发挥经济特区立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2024年11月29日,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创的《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4)》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顺利出版。

更好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一是做好与改革相关联、相配套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围绕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加快制定和完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立法。围绕建设教育强市、科技强市和人才强市,加快制定和完善科技创新、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发展等方面的立法。围绕打造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加快制定和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外商投资、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立法。围绕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加快制定和完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立法。围绕建设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加快制定和完善城市安全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立法。围绕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加快制定和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环境污染防治、绿美深圳建设等方面的立法。积极发挥经济特区立法试验田作用,填补空白点、补强薄弱点,在促进体制、机制、措施完善方面作出规定,同时审慎设置强制性、义务性、禁止性规定,更好促进、规范、保障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二是探索加强深港合作。聚焦营商环境、城市治理、科技创新、教育医疗、民生福祉等领域,加强与香港立法机构的交流合作,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立法经验交流,共同探索深港法律规则衔接的实现路径,加强深港法律规则衔接的理论与实务研究。发挥经济特区立法研究中心等智库作用,积极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涉及的相关法规和立法问题研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参见《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4)》,P3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