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24):这些数据值得关注!
日期:2024-12-02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
11月28日,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深圳蓝皮书: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提出,深圳经济发展稳中提质。
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具竞争力。2023年,深圳三次产业结构为0.1∶37.6∶62.3。近三年来,深圳第二、第三产业占比相对稳定,扭转了前十年来第二产业占比年均下滑近1个百分点的过快趋势。
制造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制造业增加值占深圳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0.4%。其中,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66.8%、58.4%。服务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为1.65万亿元,同比增长6.2%,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76.3%。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
2023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个产业集群)合计实现增加值1.45万亿元,同比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提升至41.9%(见图5)。20个产业集群中,7个集群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智能网联汽车、软件与信息服务两大集群增速均超20%。
《深圳蓝皮书: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24)》提出,深圳应从三方面扩大消费激活内循环,释放城市需求活力。
一是发挥城市消费优势,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以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积极推动“科创+消费”行动,利用科技创新产业优势,支持无人机、智能家居、VR/AR、人工智能等产品与本地消费相结合,支持消费品牌建设,鼓励品牌企业在深圳建设全球总店、旗舰店,深入推进“首店”工程,大力发展首店首发经济。积极推广“文旅+时尚”消费,发展一批有品质的黄金珠宝、钟表、时装等消费市场,打造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创新型演出或体验场景,支持夜间消费繁荣发展,培育城市度假、产业旅游、露营经济等新兴消费模式,推动市民精神文化消费占比不断提高。积极拓展“绿色+消费”场景,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智能+”的回收利用与共享服务新模式,做强做大线上消费,增强电商平台支撑作用,满足民众对更高、更新生活品质的追求。积极拓展“大健康+消费”模式,支持相关主体加强健康科技创新,提升医疗保健、运动健身、养老托幼、康复照护、心理咨询等服务水平,满足居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健康服务品质需求。
二是释放促销政策红利,激发消费潜力。常态化举办线下促消费活动,聚焦重点消费行业和领域,持续开展消费券投放活动,深度拓展消费新热点。分类打造高品质商圈,提升商圈消费能级,持续打造“深圳购物季”品牌活动,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消费活动,扩大消费活动影响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高质量加快展会培引扩容,高标准推进展产消融合发展。支持在深圳举行高端机型发布会,推动国际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提质增效,推动大宗商品离岸现货交易市场扩容增量。持续推动深港消费融合,多举措积极推动深港跨境消费,创新跨境支付模式,便利港人来深消费,进一步提振深港消费活力,推动深港消费协同高质量发展。
三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复苏,推动市民住房消费。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等,满足市民多元化住房需求。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落实保交楼金融支持政策。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避免房地产市场风险蔓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利用各类购房补贴政策撬动楼市消费,针对人才购房群体、首次置业群体、改善性住房需求家庭、多孩家庭等,探索优化放宽购房政策,营造宽松的购房环境,提升城市的人口吸附能力。对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多孩家庭,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支持改善型住房消费,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重新购房的,对其出售现住房给予个人所得税退税优惠,支持满足改善性住房刚性需求。引导家居行业开展装配装饰优惠活动,对活动实施主体给予适当补贴。
南方+记者 郭悦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