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社科简讯

深圳蓝皮书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24)

 日期:2024-11-27   来源: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2024年11月27日,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深圳蓝皮书: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24)》。

  《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24)》分为总报告、经济运行篇、高质量发展篇、新型工业化篇、特色行业篇、数字经济篇、深港合作篇、区域篇、借鉴篇。《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24)》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深圳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为主线,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2023~2024年深圳经济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与研判。包括:对深圳宏观经济包括投资、消费、出口重点领域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对金融业、集成电路产业、软件信息业、人工智能产业(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和研判,对民营经济、“工业上楼”、“飞地经济”、“低空经济”、深港合作等2023年深圳经济发展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第一,多措并举,以促进2024年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2023年,深圳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宏观经济需求侧、供给侧主要指标高居国内城市前列,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本报告分析了深圳投资、消费、民营经济等重点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民营经济在深圳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认为,要构建深圳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支持政策的重要突破口,包括:一是大力清除公共部门投资和采购中歧视民营企业的各种做法;二是落实落细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国家政策;三是完善制度破除制约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壮大的资金障碍;四是多措并举助力民营企业形成强劲高质量增长动力;五是积极探索提供民营企业跨越式创新升级的政策保障;六是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以良法保障善治;七是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本报告分析了深圳工业、金融业、房地产等重点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分别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本报告研究发现,深圳近十年的房地产投资、房地产销售、土地交易数据与GDP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这对于深圳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有重要启示:在短期要避免房地产开发投资大起大落对经济造成剧烈波动,而在长期要充分考虑房地产开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合理控制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速度和规模。

  第二,以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为重要切入点,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新型工业化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本报告建议深圳从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构建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方面入手,打造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是具有极强头雁效应的经济引领性产业。随着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在促进各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报告研究全市AI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数据发现:2023年整体竞争力相较于上年实现稳步提升;AI产业链布局基本全面,但更侧重AI应用,算力、算法、数据业务企业还不多;企业经营收益水平总体相对合理,但发展规模效应有待凸显;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高,但企业研发投入水平还不高,研发队伍规模、创新成果总量相对偏小。针对全市AI上市公司群体整体亟须发展壮大的问题,报告建议政策上应加强支持AI全产业链发展、AI企业规模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三,以深港合作和制度型开放为重要切入点,促进深圳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报告建议罗湖区通过产业升级、城市建设、政策支持三方面融合发展路径,切实推进罗湖区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的融合发展,实现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大格局下的“小融合”。建议深港在科技创新合作中,提升规划统筹水平,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深圳光明科学城打造深港科创合作典范。建议深圳依托前海、河套两大国家战略平台,分别打造全面对接高标准的制度型开放综合试验区、数字领域制度型开放示范区,在建设“境内关外”自贸试验区、推动跨境服务贸易自由化、探索数据安全跨境流动等领域寻求新突破。

  第四,2024年持续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本报告建议深圳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产业体系“竞争力”,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最终成高质量发展之效。

  《深圳蓝皮书: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24)》提出——

  深圳经济发展稳中提质

  2024年11月27日,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深圳蓝皮书: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24)》。

  蓝皮书提出,深圳经济发展稳中提质。

  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具竞争力。2023年,深圳三次产业结构为0.1∶37.6∶62.3。近三年来,深圳第二、第三产业占比相对稳定,扭转了前十年来第二产业占比年均下滑近1个百分点的过快趋势。制造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制造业增加值占深圳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0.4%。其中,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66.8%、58.4%。服务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为1.65万亿元,同比增长6.2%,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76.3%。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2023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个产业集群)合计实现增加值1.45万亿元,同比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提升至41.9%(见图5)。20个产业集群中,7个集群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智能网联汽车、软件与信息服务两大集群增速均超20%。

  

  (参见《深圳蓝皮书: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24)》,P6~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10月)

  《深圳蓝皮书: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24)》提出——

  深圳应从三方面扩大消费激活内循环,释放城市需求活力

  2024年11月27日,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深圳蓝皮书: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24)》。

  蓝皮书建议,深圳应从三方面扩大消费激活内循环,释放城市需求活力。

  一是发挥城市消费优势,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以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积极推动“科创+消费”行动,利用科技创新产业优势,支持无人机、智能家居、VR/AR、人工智能等产品与本地消费相结合,支持消费品牌建设,鼓励品牌企业在深圳建设全球总店、旗舰店,深入推进“首店”工程,大力发展首店首发经济。积极推广“文旅+时尚”消费,发展一批有品质的黄金珠宝、钟表、时装等消费市场,打造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创新型演出或体验场景,支持夜间消费繁荣发展,培育城市度假、产业旅游、露营经济等新兴消费模式,推动市民精神文化消费占比不断提高。积极拓展“绿色+消费”场景,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智能+”的回收利用与共享服务新模式,做强做大线上消费,增强电商平台支撑作用,满足民众对更高、更新生活品质的追求。积极拓展“大健康+消费”模式,支持相关主体加强健康科技创新,提升医疗保健、运动健身、养老托幼、康复照护、心理咨询等服务水平,满足居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健康服务品质需求。

  二是释放促销政策红利,激发消费潜力。常态化举办线下促消费活动,聚焦重点消费行业和领域,持续开展消费券投放活动,深度拓展消费新热点。分类打造高品质商圈,提升商圈消费能级,持续打造“深圳购物季”品牌活动,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消费活动,扩大消费活动影响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高质量加快展会培引扩容,高标准推进展产消融合发展。支持在深圳举行高端机型发布会,推动国际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提质增效,推动大宗商品离岸现货交易市场扩容增量。持续推动深港消费融合,多举措积极推动深港跨境消费,创新跨境支付模式,便利港人来深消费,进一步提振深港消费活力,推动深港消费协同高质量发展。

  三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复苏,推动市民住房消费。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等,满足市民多元化住房需求。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落实保交楼金融支持政策。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避免房地产市场风险蔓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利用各类购房补贴政策撬动楼市消费,针对人才购房群体、首次置业群体、改善性住房需求家庭、多孩家庭等,探索优化放宽购房政策,营造宽松的购房环境,提升城市的人口吸附能力。对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多孩家庭,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支持改善型住房消费,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重新购房的,对其出售现住房给予个人所得税退税优惠,支持满足改善性住房刚性需求。引导家居行业开展装配装饰优惠活动,对活动实施主体给予适当补贴。

  (参见《深圳蓝皮书: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24)》,P21~2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10月)

  《深圳蓝皮书: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24)》提出——

  深圳应持续巩固汽车零售优势,统一谋划全市补贴大局

  2024年11月27日,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深圳蓝皮书: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24)》。

  蓝皮书提出,汽车作为深圳消费品市场份额最大的商品,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是全方位的。充分释放汽车消费活力,将对深圳稳定消费、稳定市场、稳定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蓝皮书建议,鼓励汽车网络销售和外地销售,针对性出台网销和外销汽车补贴政策,研究推出市级层面的以旧换新购车补贴,在不增加本地交通、环保压力的情况下带动汽车消费,重点引进新老车企的新能源车销售总部,持续做大做强深圳新能源汽车零售规模。同时着眼全市大局,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各区补贴时间,将补贴政策尽可能做到最优化,在促进汽车消费的同时,减少“内卷”现象,避免政策密集期和空窗期造成的消费市场波动。

  (参见《深圳蓝皮书: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24)》,P4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10月)

  《深圳蓝皮书: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24)》提出——

  深圳应多措并举助力民营企业形成强劲高质量增长动力

  2024年11月27日,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深圳蓝皮书: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24)》。

  蓝皮书建议,深圳应多措并举助力民营企业形成强劲高质量增长动力。

  一是鼓励企业产品创新。提升民营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的供应能力,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推动不同所有制企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开展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完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和成果转化机制,支持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熟化基地、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民营企业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成果转化。二是支持民营企业用好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等优惠政策。发布优秀示范推广产品和工艺目录,实施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示范应用,解决民营企业产品“不敢用”“不想用”的顾虑,促进产品迭代创新,加快变成“能用”“好用”的产品。同时,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完善“揭榜挂帅”等组织方式,加快攻关突破,补齐基础技术和产品的“短板”。三是由“锦上添花”向“雪中送炭”转变。调整针对偏向大企业的产值和税收的土地和空间出让条件,针对中小企业给予空间方面的租金优惠,对于符合产业政策导向、创新型民营中小企业给予专项辅导和资金支持。考虑到企业经营状况受市场环境影响波动大,适当减少对少部分企业的定向出让,多一些“撒胡椒面”式的扶持,对硬科技、新质生产力的中小企业广泛但小规模跟投。四是加大民营企业与国家、省级部门的沟通力度。对于医疗、游戏等政策性较敏感的行业,针对企业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协助加大企业与国家、省级管理部门的沟通力度,避免政策不清晰、流程不熟悉等原因造成企业经营力减弱。五是支持企业组团参展。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信息沟通、组织协调的作用,组织协会里符合条件、有意愿的企业组团参展,减少企业资金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对于展会普遍需要的资质认证,政府统一团购组团认证,减少企业资金压力。

  (参见《深圳蓝皮书: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24)》,P94~9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