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
日期:2024-11-11 来源:深圳特区报
■ 胡莹
提 要
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体现了“变”与“不变”的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坚持守正创新,贯穿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守正和创新的辩证统一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在遵循事物发展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新认识、进行新创造、推动新发展。
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要坚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始终朝着总目标指引的方向前进,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
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是新时代全面改革的宝贵经验,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
1
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守正,是指坚守反映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方向和道路。守正,指的是坚守正道,坚守事物的发展规律,坚守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体现了优势和自信。守正是根本、是底色、是前提,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根本基石。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创新,指的是对现状的突破与超越,创造出不同于以往的新事物,以更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新体现了胆识和担当,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摆脱了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力戒因循守旧,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在创新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实现新创造、新突破,实现了理论和制度等诸多领域的创新。
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体现了“变”与“不变”的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坚持守正创新,贯穿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守正和创新的辩证统一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在遵循事物发展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新认识、进行新创造、推动新发展。
2
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不该改的不改”
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的重要前提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党的全面领导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根本方向和最终成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崭新局面。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品格,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谋划和推进改革,有助于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拥有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最澎湃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理”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者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不该改的不改”,意味着必须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3
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该改的坚决改”
只有在坚持守正基础上不断取得新发展,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才能开拓发展新境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全面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号召全党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有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在前行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该改的坚决改”,主动求变,防范化解风险,沉着应对各项挑战,才能赢得发展未来。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和期待。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增长。人们渴望更好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以及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需要通过继续推进改革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重点任务、指明了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刻阐明了创新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加快创新发展的基本遵循,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指明了方向。
4
守正创新指向改革总目标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改革的总目标是坚持守正创新的目标指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确立,既是对我们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宝贵经验的借鉴,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对改革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有了目标就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不懈追求的强大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坚持和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上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这也是守正创新的重要表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坚持守正创新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强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改革本质上是一种破旧立新的活动,只有形成合理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制度建设任务依然很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既需要下大力气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旧的制度障碍,也需要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确立新的体制机制。我们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基金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2023年度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基本经验与时代价值研究”(GD23XZZC09)】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