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中国竹桥何以吸引世界目光
日期:2024-11-04 来源:深圳特区报
“玲珑竹桥”全貌。
在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光泽县寨里镇境内,有一个网红打卡点——玲珑竹桥。“玲珑竹桥”横跨南北,给人以正式进入武夷山国家公园景区的仪式感,打造出具有武夷山国家公园特色的“绿色桥梁”。“玲珑竹桥”不仅获得2023年福建省公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还获得了2024年国际桥梁大会(IBC)“亚瑟·海顿奖”。
一座中国竹桥,何以吸引中外目光?中国竹产业协会理事、“玲珑竹桥”设计者邵长专对上述问题予以解答。
“过桥即入画卷”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中国首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园,横跨福建、江西两省,总面积1280平方公里。
作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西大门,这座桥的使命就不仅是出行,还肩负着对国家公园形象与人文特色的展现。
竹桥无疑是最优选择。近年来,随着全球各地不断涌现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崛起,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建筑的需求愈加迫切。
这座竹桥采用传统加工制作工艺,以圆竹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不仅节约了建造成本,还能推动当地竹产业的发展,展现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特色。
竹桥以优雅之姿横跨水面,将山水与田园紧密相连,成为“山水竹”主题中不可或缺的灵动纽带。一座竹桥置于山水画卷之中,打造出“过桥即入画卷”的独特体验。
建造过程一度遇到难题
竹子作为主要材料,优点是韧性好、生长速度快,但缺点也很明显,比如容易开裂、耐久性差。因此,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玲珑竹桥”也一度遇到很多难题。
在处理竹材的过程中,首先要打通竹节使内外压强一致,有效避免竹子开裂;继而还需进行多道工序的处理,以使竹子达到使用要求。
相较于钢筋混凝土或钢材的弹性参数只有两个,竹子因为生长方向、环向和半径方向都不一样——术语上称为各向异性,因此有9个参数,大大增加了其受力研究的复杂性。
团队曾一度面临规范空白、无专业辅助计算软件等困难,只能依靠实验结合多种结构计算软件相互配合计算,最终完成设计方案。以当地毛竹为主要原材料,“玲珑竹桥”经过对竹材的处理,提高其建筑性能,在原车行桥两侧各建造一座宽3.5米的竹拱人行桥,通过拱上屋顶将两座竹桥连成整体形成廊桥。竹拱桥全长168米,为中国同类桥梁之最。
竹桥设置墩顶钢牛腿作为连接各竹拱结构的纽带,使之形成多跨圆竹—钢混合拱桥,以提升竹桥的跨越能力;竹拱横截面采用多束圆竹大截面形式,圆竹为主、钢材为辅,充分发挥两种材料各自优势,在保障竹拱结构具有足承载能力的同时增加观赏性。
竹拱的曲线线形也具有鲜明的引导性和指示性作用,能引导游客的视线,创造出一种柔和而令人愉快的视觉体验,让人感受自由与浪漫。
竹桥何以吸引世界目光
“玲珑竹桥”除了其本身的设计和建造,还因其低碳环保理念,使其成为武夷山国家公园景区的特色“绿色桥梁”、“生态竹桥”。
竹桥的建造共使用了2.5万根圆竹,可固碳约220吨,消耗二氧化碳约476吨。因此,这座竹桥与武夷山周围壮丽而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一道,吸引了中外桥梁界的目光。
在2024年国际桥梁大会上,“玲珑竹桥”凭借其设计理念和建造技术,荣获了“亚瑟·海顿奖”。
邵长专表示,此次竹桥的建成,不仅展示了竹材在结构工程领域的潜力,更为建筑领域的绿色发展趋势开辟了新的路径与可能。
未来,在城镇建筑、城市景观、公共设施、场馆建设、道路桥梁、城市家具等各个领域,竹子将会被广泛融合和应用。这不仅会拓宽、拉长产业链条,还能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提升城市形象、促进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复兴。(钟鑫 龙敏)
知多点
“阿瑟·海顿奖”是在国际桥梁大会颁发的七大奖项之一,每年颁发,表彰带有创新元素的特殊桥梁建筑,如人行步道、旅客捷运系统或非传统建筑等。该奖项2003年第一次颁奖。国际桥梁大会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工程师协会主办的国际桥梁学术会议,自1988年设立奖项以来,一直以权威性、专业性和国际性著称,有桥梁界“诺贝尔奖”之称。
我国有多座桥梁获得“亚瑟·海顿奖”,2015年南京市青奥公园步行桥“南京眼”获该奖项,2018年和2023年,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和引江济淮工程淠河总干渠渡槽分别获奖。(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