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笃信笃行党的创新理论要自觉做到“四个认同”
日期:2024-09-03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李晓光 高新
提 要
年轻干部笃信笃行党的创新理论要自觉做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体来说,年轻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从思想认识上感悟党的创新理论中蕴含的思想伟力,从理论体系上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从内心情感上真正认同党的创新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笃信笃行党的创新理论,年轻干部必须全面系统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科学体系,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具体来说,年轻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从思想认识上感悟党的创新理论中蕴含的思想伟力,从理论体系上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从内心情感上真正认同党的创新理论。
第一,年轻干部笃信笃行党的创新理论要自觉做到政治认同。政治认同关乎方向和道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意义。笃信笃行党的创新理论,年轻干部首先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做到对党忠诚。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面对各种思想交融交锋和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年轻干部要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在重大问题和关键时刻,年轻干部要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正确,确保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二是不断增强政治能力。年轻干部要把握好、坚持好和运用好党的创新理论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形势、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政治能力。三是强化政治担当。年轻干部要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和英勇奋斗。年轻干部要自觉同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观点和实践要求相对照,时刻校正校准政治上的偏差和行动上的偏离,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真正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
第二,年轻干部笃信笃行党的创新理论要自觉做到思想认同。思想认同关乎正确认识的形成,是人们行动的先导。笃信笃行党的创新理论,年轻干部要进一步从思想认识上感悟党的创新理论中蕴含的思想伟力,切实掌握新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一是坚定信仰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根基。年轻干部要坚定党的创新理论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二是领悟真理力量。党的创新理论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优秀理论品质,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和“实践的指导力”,年轻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三是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党的创新理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是党性教育的宝贵教材。年轻干部笃信笃行党的创新理论要主动把自己摆进去,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第三,年轻干部笃信笃行党的创新理论要自觉做到理论认同。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笃信笃行党的创新理论,年轻干部要从理论体系上自觉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一是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唯有全方位、深层次地学习,年轻干部方能全面彻底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年轻干部要强读强记,常学常新,掌握理论精髓,使原著“变薄”,还要勤于思考,融入切身体会,使原著“由薄变厚”。年轻干部要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要原原本本地学、仔仔细细地读,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二是在全面把握上下功夫。党的创新理论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只有坚持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反复揣摩,年轻干部才能全面掌握。年轻干部要把“读过了”深化为“学懂了”,全面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三是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年轻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直面问题,有效地把学习成果转变为促进党和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四,年轻干部笃信笃行党的创新理论要自觉做到情感认同。情感认同是理性认同的重要补充,情感认同会产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促进作用。笃信笃行党的创新理论,年轻干部要从情感上积极地体悟党的创新理论,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做到情理交融。一是感悟党的创新理论所蕴含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发展为了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年轻干部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二是感悟新时代榜样的精神力量。榜样是一面旗帜,给人以鼓舞和力量。黄文秀、李保国、杜富国、张桂梅……每个榜样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忠诚实践,他们的故事是年轻干部学习成长的宝贵财富。年轻干部要熟知新时代榜样事迹,感悟和传承他们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坚定不移地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以实际行动书写青春的壮丽篇章。
(李晓光: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新: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