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市场应用 推动深圳工业软件发展
日期:2024-09-03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课题组
提 要
发展工业软件是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环节,工业软件产业也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深圳要聚焦产业政策和市场应用,持续完善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探索建立不同阶段工业软件的扶持政策,推动工业软件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及良性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发展工业软件是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环节,工业软件产业也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目前,深圳工业软件企业的业务范围覆盖生产控制、研发设计、管理、工业互联网、嵌入式软件等领域,在嵌入式应用、管理协同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在具有支撑性的高端研发设计和生产控制类软件方面还须进一步加快发展。
据深圳市软件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全市工业软件领域企业有315家,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95.5亿元,占全市软件业务收入的2.8%。目前深圳在高端研发设计类和生产控制类软件方面还需要继续优化升级,将工业软件与工业应用需求紧密结合,拓宽工业软件推广领域,加强人才和资金支撑,争取实现更大的创新突破。
借鉴“香山”模式,深化学术界与实务界协同合作。实现核心技术的持续迭代优化,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和用户需求反馈。近两年,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积极践行“资金-需求”双循环模型,研制出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香山”,国内10余家企业计划围绕“香山”开展后续产品研发,“香山”有望成为学术界、产业界共享的研发基础设施,成为人才、技术、资金的汇聚平台。“资金循环”,指的是通过产品销售和融资获取资金支持技术研发。“需求循环”,则是依靠用户需求指导技术迭代优化,实现市场竞争力。这两个循环相互依赖,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持续迭代优化。当前推动深圳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可积极借鉴“香山”模式,加强学术界与实务界的深度协作,确保关键核心技术的持续迭代优化。
聚焦产业政策和市场应用,持续完善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探索建立不同阶段工业软件的扶持政策,推动工业软件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及良性发展。比如,锂电池检测等新兴技术,要抓住软件技术的“空窗期”,加大研发早期的扶持力度,助力深圳工业软件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形成领先优势。完善行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好政府引导市场应用推广的作用。制订与完善工业软件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体系,搭建运维领域技术平台,为企业提供软硬件适配、测试、开发、设计等全方位解决方案,提升共性技术服务能力。搭建涵盖基础关键技术、通用应用场景、行业专用技术以及行业应用场景等的平台,提供工业软件的成果展示和应用推广窗口。推动工业软件在汽车、能源、海洋开采等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支持国有企业、行业灯塔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和市场。鼓励企业开发适应不同行业特定需求的定制化软件产品,促进一体化服务发展。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打造工业软件企业与工业企业利益共同体。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通过投资、合资或者项目合作等方式与优秀软件企业联合打造由业务和场景驱动的工业软件,建立供需两侧利益共同体。建立以提供应用场景的工业企业为需求主体、工业软件企业为技术研发主力的市场化多元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推广一批既能拉动市场需求、又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推动工业软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凝聚行业力量,通过建立和完善工艺合作攻关与共享机制,加速重点产业集群如装备制造业和芯片制造业在研发制造环节的创新。
探索人才培养多元模式,全方位强化工业软件要素支撑。工业软件产业是推进我国产业链自主创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而如何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血液”一直是业界难题。针对工业软件人才缺口问题,加快完善关键软件领域紧缺人才培训,健全产学研协同培养机制,鼓励企业骨干、高校教师、科研院所高级别专家多向交流任职。支持高校设计工业软件开发专业课程和学位项目,支持校企联合开展实习计划和研究项目。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关键领域课程编制体系,鼓励本土软件开发进教材、进学校。进一步突出企业承载科技创新人才主体地位,推动应用研究、技术开发项目和人才项目更多由企业承担。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科研院所支持,各方面协同配合的创新联合体,组织创新团队开展跨学科、跨领域产学研协同攻关。面向优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支持建设一批产业人才基地,培养集聚更多高素质人才。鼓励企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用于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本文是2023年度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专项科研项目(2023AB001)的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