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社科简讯

红色文化携手绿色产业共谋双赢

 日期:2024-08-07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雅丽

  非遗中寻传承、村落里寻历史、山水间寻文化……当前,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深圳以精准施策、创新驱动为引领,探索出一条以文化激发乡土活力、以产业促进经济繁荣的乡村振兴“好路子”。

  非遗传承探新路

  近期,深圳对口支援寻乌县的非遗工坊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竹编文化村的建设引人注目。这里不仅汇聚竹编技艺的精髓,更通过跨界融合与创新设计,赋予传统竹编产品新的生命力。

  竹编文化村建设中,特别关注中老年人的就业问题。“我们将竹编工坊打造成为老年人发挥余热、实现价值的舞台,通过技术培训、产品设计及全方位销售策略,让寻乌县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掌握一技之长,用双手编织出幸福生活。”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竹编文化村的建设是深圳企业独辟蹊径又立足自身特色与优势,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生动例子。这一探索不仅推动了对口地区的快速发展、带动当地居民就业,还为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何在非遗民俗活动中找到“金点子”,为经济薄弱村开辟“致富路”?深圳驻潮南区成田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给出一个精彩答案:深入挖掘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东盐村特色资源,推动粿品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成立粿品工坊,打造潮汕首个粿文化村,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走进热气腾腾的粿品工坊,香气扑鼻而来,在工人们的欢声笑语中,一个个粿品逐渐成形,颜色不同、形态各异。“以前我们都是自己在家做粿,现在成立了粿工坊合作社,让更多人尝到我们的手艺,感觉特别有成就感。”善于制作红桃粿的汤姐笑着说。

  红绿相融结硕果

  在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的青山绿水间,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正悄然开花结果。

  深圳驻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工作队挖掘汕尾当地红色遗址、利用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发展,并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欢乐谷”研学教育实践品牌。

  “发挥好我们作为工作队员的桥梁纽带作用,推进深圳和汕尾资源互补互促,助力河口更顺利实现资源变资金、乡村美又强。”深圳驻陆河县河口镇帮扶工作队队长谢晓明告诉记者,当地举办的油柑节、沉香文化旅游节、民俗美食文化节、乡村足球联赛等大型活动,吸引各方游客共10万余人,擦亮了当地“油柑村”“沉香村”“足球小镇”的金名片。

  苏区革命历史遗址群坐落于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这里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高地。深圳对口帮扶紫金工作组将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相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绿色+”“茶园+”融合发展之路。

  沐林听风茶园作为苏区镇的一张绿色生态名片,以其优质的茶叶品质和独特的茶园风光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赞誉。茶园规划面积3000多亩,现有有机茶园1000亩,沐林听风有机茶已成为供港产品,主要销往珠三角、香港以及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