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社科简讯

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日期:2024-07-02   来源:深圳特区报

  ■ 吕宏山 彭邦凯

  提 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同时,它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致力结果,蕴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因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全民族的集体追求,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本意体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与文化构建的重要论断,指明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擘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文化方向,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凝心铸魂的根本遵循。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理路

  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核心载体,体现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体力量,也是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彰显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维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集体身份认同,是实现各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新时代发展所需的根本精神力量。总之,中华民族共同体,包含从民族到国家、由自发到自为的理论升华与价值超越,延伸出“国家民族”认同的共同体意识,并在新时代生发铸牢其意识的实践之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并非偶然,有其内在的逻辑理路。首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揭示了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中国共产党始终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民族工作实践,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结合,坚持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融合。其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深刻蕴含着中国“大一统”“和合”“家国一体”等传统的政治理念,体现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统一性和包容性。最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的反思与总结,也是对国外民族工作经验教训的镜鉴和吸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文化认同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核心灵魂,是实现其他认同的前提。其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中华民族的“身份归属”,成为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标识,在根本上巩固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大团结。文化自信是文化认同的前提和指向,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深层次的体现。而中华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同构筑的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文明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动力。为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眼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致力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实走深。

  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根植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坚实的历史根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发展和现代形态。中华文明特性突出、标识鲜明,彰显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独有状态,是根基牢固、勇于突破、推崇集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文明体。中华文明的上述特性依然镌刻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因之中,规制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随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所内在的现代性与人民性促使了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赋予了其强烈的人民主体属性。因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历史自觉与道路自信的直观体现,是破除西方中心主义的迷思,立足历史与现实条件进行文明建设的宝贵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总结过往文明建设成果,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全民族共同理想信念的实践结果。进一步而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机统一,是赓续中华文脉,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促进各国文化交流,推动人类进步事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径。

  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蕴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全新文化使命,指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方向,强调其要趋向的文明旨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共建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文化建构上的直观指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同时,它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致力结果,蕴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因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全民族的集体追求,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本意体现。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协同发展。首先,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深化“两个结合”;其次,要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再次,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最后,积极促进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广泛交流交往交融、推进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的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