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心”现代化助力新质生产力
日期:2024-06-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生产力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从传统质态生产力向新质态生产力的深刻变革,这一变革对于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摆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推动人类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宏大命题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的时代语境精准的高度概括,不仅推动社会发展从资本逻辑向人本逻辑的深刻转向,真正实现了人的内涵式发展,而且从价值旨归上高度契合新质生产力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主旨,即实现了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要求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价值和行为方式等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契合,即“人心”现代化。“人心”现代化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推动人的现代化和促进生产力转型的内在需要与内生动力,它要求人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更注重社会共同价值和人文关怀,倡导以开放、包容、创新、平等和民主的精神为实现全面现代化不断努力。
新质生产力与“人心”现代化之旨
生产力迭代是人类文明的内生力量;生产力转型变革是人类文明前行的源泉。无论是在远古的石器时代,还是从农业时代走进工业化时代,无不是生产力转型变革推动社会不断前行。当人类社会昂首步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型技术蓬勃兴起,人类生产生活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阶段,这些新技术、新科学、新信息和新思维会催生一批新业态、新事物、新模式乃至新行为。不同于传统技术形成的生产力,这种新质生产力引发的高质量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会带来不同于以往社会发展的深刻变迁与变革。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关键要靠“人”,从基础上看,人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资源。在生产力这一复杂系统中,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者和劳动对象是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人的发展更多是人的现代化的问题。如果人出现了大的问题,或者说人的现代化陷入困境,新质生产力发展就无从谈起。在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进程中,如果人们的内心总是处于焦虑、紧张、彷徨、苦闷、抑郁乃至精神分裂状态,就会出现社会隐患增多、价值观迷乱、劳动者素质下降等情形,无形中会动摇社会稳定的基础。没有了人的全面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就会成为空话,“人心”的现代化问题也就会凸显出来。“人心”现代化是指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在尊重人性、自由与民主合法权力的基础上,充分保障人民权利、利益以及精神生活和文化价值观的完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和行为等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和变革,不仅关注物质层面的建设,更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人的综合素质提升。它与新质生产力具有高创新性、高虚拟性、高流动性、强渗透性、高协同性及高价值性的外在特征相契合,形成了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人心”现代化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质生产力建设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在未来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征和标志。
具体而言,“人心”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我认知现代化。包括明确自身价值、职业定位、人生目标等,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达到自我完善。第二,情感表达现代化。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培养情感沟通的能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第三,行为调节现代化。从自主决策、自我管理和实现个人自由发展的角度出发,提高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技巧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第四,精神健康现代化。这是“人心”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心理咨询等方面,强调身心健康和自我修养。第五,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现代化。从提供多元化心理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到加强协作网络建设和公众心理教育等方面,为公众提供优质、专业化心理服务,实现社会和谐心理建设。
总之,“人心”现代化是一个极具丰富内涵的概念。新质生产力在追求生产力迭代更新的同时,更要强调对“人心”现代化的关注。这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前提,也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在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注重以促进人的自我认知、情感表达、行为调节、精神健康和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为基础的“人心”现代化建设,注重涵养人的独立自主的精神品格,关注个体精神、社会心态与价值观念的发展与变化,是新质生产力建设需要聚焦的关于“人心”现代化的核心要旨所在。
以“人心”现代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现代化语境下,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质态的全面变革与跃升,是发展实践中最活跃、最具创新性的力量,这对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提出了更高要求。人能否拥有与之相匹配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建设进程,也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我们应重视人的心理建设,注重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确立一个兼具现代性、传统美德与健康心理于一身的新型公民形态,以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质生产力转型的具象化表达,实现“人心”现代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开展全面而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让民众更好地了解自身情感的影响,学会采取积极的方式来疏导压力、调节情绪,增强人们内在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从而显著提升工作及生活的效率。第二,关注青少年心理成长。青少年时期是个人心理状态尤为敏感且富有韧性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应注重开展适龄人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整合内心资源、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在此过程中,可以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自信心以及情绪管理能力等角度出发,引导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学会独立思考,掌握问题解决技能,从而更好地应对社会变化的挑战。第三,推进家庭教育精神现代化。建立双向心理阳光平台,加强孩子与家长之间、家长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让家庭与朋友圈环境尽可能地为孩子打造健康的心态氛围。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培养年轻一代良好的生活方式,以更好地推进“人心”现代化进程。第四,大力发展专业心理服务领域。培养更多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才,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随时获得精神上的协助与保障。通过专业的心理服务,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焦虑缓解和情感指导方案的实际效果,从而进一步健全人类社会形态,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心理发展。第五,强化法制建设和人文关怀。加强相关制度和法律建设,构建有效的法制供给与支持机制,使人们能够更加自主地掌握自身权益。同时,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资源,保障私人领域和家庭生活中的人性尊严,强化感情纽带、加强精神交流与互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健康发展。
进入新时代,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中最活跃、最创新的力量,人的发展始终贯穿新质生产力全过程。新质生产力生成过程需要凸显“人心”建设力量,注重人的心理的现代化建设,在强调推进新质生产力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实现人的内涵式发展。这种内涵式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实现“人心”的现代化,进而以“人心”现代化引领和推动新质生产力进程更趋理性和健康。
(作者系山东省青少年行为大数据智能分析文科实验室首席专家、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