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4-06-04 来源:深圳特区报
■ 邱联鸿 邓利方
提 要
作为我国金融开放创新的前沿,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基础好、市场化程度高、开放水平高,金融发展有巨大潜力。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要围绕健康产业金融需求,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创新金融服务、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推动健康产业、金融产业的跨界融合与良性互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业发展要牢牢坚持这一根本宗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健康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着力点
健康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健康消费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9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这一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为健康消费市场形成了巨大潜力。可以预见,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老年人健康消费方面的投入也将稳步增长,进一步推动健康消费市场与银发经济发展。
健康产业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金融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从消费、就业到长期发展,金融对健康产业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首先是有利于促进健康产业消费。相较于传统的健康消费方式,通过金融创新,能够提供新的支付结算方式。从需求侧而言,便捷的支付结算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消费者医疗健康消费的隐性成本,有利于改善消费者体验,进而促进健康消费。从供给端而言,金融服务能够促进大湾区健康产业中的市场主体加速资本周转,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医疗保健产品进入市场。当市场中可选择消费的健康产品增加,也就意味着消费者找到属于自身偏好范围内的商品的概率也会增加,相应地,消费者进行健康消费的概率也就会增加,从而有利于健康产业消费发展。
其次是有利于带动健康产业就业。在现代经济中,金融服务是健康产业企业扩宽筹资渠道、增强筹资能力的重要方式。企业筹资能力增强,一方面,劳动者的工资保障相应会得到增强,由此从事健康产业的劳动者的流失率则会降低,进而有利于就业稳定。另一方面,资金投入的增加往往会带动生产扩大。为了扩大生产,企业会从就业市场中招聘更多的劳动者,进而促进健康产业就业。
最后是有利于促进健康产业的长期稳健发展。当前,我国健康产业面临重大政策利好。当产业进入发展重要机遇期的同时,也意味着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市场需求会带来健康产业资金需求呈现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对健康产业而言,如果医院、政府可以为医疗物资供应方提供授信,金融机构能根据授信来设置灵活的信贷额度,将可以打通资金链条,助力健康产业的发展。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大湾区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我国金融开放创新的前沿,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基础好、市场化程度高、开放水平高,金融发展有巨大潜力。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要围绕健康产业金融需求,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创新金融服务、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推动健康产业、金融产业的跨界融合与良性互动,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创新金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要充分利用资本丰富、创新元素多、对外开放水平高、国际合作基础良好等优势,切实推动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融合,不断改善金融服务满意度,使金融服务更加安全便捷,融资成本稳步下降,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更加完善。在需求方面,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提升大湾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应依托互联网技术,以患者为核心提供“一条龙”服务,完善基本的线上缴费服务,创新开展便捷、安全的医疗保险和医药贷款等服务。在供给方面,创新融资担保服务,甄选优质的医疗产品供应商,结合供应商与医院的交易情况、供应商自身的资金需求和偿债能力,给予供应商贷款用途特定、可在网上提现的可循环授信。
要创新金融政策。政府职能部门可以搭建金融创新机制平台,收集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信息,建立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机制,提高金融创新的针对性和创新反馈质量,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粤港澳大湾区对于不同类型的医疗保健市场主体,应当实施对应的金融创新政策:对于贷款融资的医疗保健企业,应给予贷款贴息的政策;对于融资租赁的医疗保健企业,应给予贴租的政策;对于发行债券融资的医疗保健企业,应给予发债奖励;对于发行股权融资的医疗保健企业,应给予股权融资奖励;对于支持医疗保健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应按照融资额度给予对应的奖励。同时,政府可以对小微、民营医疗保健企业给予房租补贴,并制定针对健康产业的新型特殊金融政策,同时推动建立覆盖健康产业的信用评价体系。
要创新金融工具。粤港澳大湾区应巩固和善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澳门中葡金融服务平台、深圳国家金融中心和广州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优势,促进金融业发展。为弥补传统金融服务不足,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发挥股权融资的分散风险、集聚要素、激励创新等优势,构建新金融业态,主要包括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和产业发展基金等。其中,创业投资作为传统金融服务的重要补充手段,不仅能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还能提供“融智”服务。推动建立医疗保健企业的融资需求系统,及时收集医疗保健企业的融资信息,及时满足医疗保健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动设立医疗保健专利贷款工具,完善专利质押融资。加大再贴现、再贷款等工具对小型医疗保健企业的支持力度。探索由财政和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健康产业发展基金。搭建健康产业上市服务综合平台,为健康产业上市主板和新三板提供辅导服务。【本文系广东省社科规划2023年度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GD23XZZC02)阶段性研究成果】
(邱联鸿、邓利方均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分别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