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社科简讯

AI企业与人形机器人企业牵手 抢占具身智能“蓝海”

 日期:2024-04-19   来源:深圳商报

  图片由人工智能生成。

  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袁静娴

  4月16日,人形机器人在深圳取得两大新进展: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深成立;在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装有AI大脑的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 S首次线下亮相。

  现场备受关注的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接过了Walker S 递来的橙子。一个橙子,折射出的不仅是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的创新应用,也传递出随着AI发展,人形机器人成为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未来,AI企业与人形机器人企业牵手,或将成为企业想要驶入具身智能这一“蓝海”的主要方式。

  巨头跨界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产业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背后波涛汹涌。在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的关键时刻,谁能从技术、场景、市场上抢得一席,很有可能直接影响日后“话语权”。

  行业巨头一举一动,最能窥见行业趋势。3月19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2024 GTC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 Project GR00T,以及一款基于 NVIDIA Thor系统级芯片(SoC)的新型人形机器人计算机Jetson Thor。黄仁勋称,下一代机器人可能是人形机器人,因为有了更多的模仿训练数据可以提供给构造相似的机器人们。

  近日,知名苹果爆料人Mark Gurman 在社交平台表示,苹果公司的多个团队正在研究推进个人机器人技术,该领域有潜力成为苹果公司“下一个重大项目”之一。两个月前,苹果宣布放弃造车时,CEO库克曾表示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披露更多人工智能计划。如此看来,人形机器人赛道有望成为苹果下一个重点。

  4月1日,百度宣布与优必选合作,让Walker S接入文心大模型,进行具身智能应用升级训练,拓展具身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优必选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周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一定会是AI时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从百度AI开发者大会展示的情况来看,通过百度智能云千帆AppBuilder平台接入百度文心大模型后,Walker S的确更“聪明”了,可以理解到收纳、递水果等指令,并根据情况为体验者提供吃橙子的“健康提示”。

  从“无人区”到“雨后春笋”

  在李彦宏之前,上一次,人形机器人递的锤子,让周剑敲响了人形机器人第一股。2023年底,优必选在港交所正式挂牌,创造了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大规模的IPO纪录,上市后股价一度冲破300港元大关。

  12年前,周剑成立优必选时,人形机器人还是“无人区”。12年后,人形机器人快速成长已经形成“雨后春笋”。数年前,专注人形机器人的企业屈指可数,如今再看这张名单,国际上,从巨头特斯拉、Open AI、苹果,到初创企业Figure、谷歌DeepMind,国内从小米到百度,从优必选、宇树到智元、深圳逐际动力,跨界巨头不断增加,专注人形机器人的企业数量也不断被刷新。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国内约有20家厂商发布了相关产品。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相继面世,部分机器人甚至已经在汽车智造、康养、物流等场景中开始测试使用。

  其中,智元成立仅1年,估值已达70亿元。其创始人是前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B站粉丝超过250万。去年8月,智元推出了远征A1智元具身智能机器人,按照稚晖君设想,A1生来面向工厂,未来迈入家庭。

  有消息称,智元将建设上海人形机器人第一座量产工厂。2月底,智元披露了今年计划,将以远征A2和绝尘C5新一代产品,进行工业与商业场景赋能,实现商业化落地。据此,建设量产工厂,并非不可能。

  还有另一家令人瞩目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深圳逐际动力。3月初,逐际动力的双足机器人P1在塘朗山野外徒步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从视频来看,P1能自主下碎石坡、爬草坡、走沟渠等,在完全陌生的野外环境下,P1做到了开箱即用、下地即走。

  着眼未来,人形机器人这条赛道还会继续扩容。

  找到切入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

  前赴后继的蜂拥者,带来了技术与专利的爆发。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量最多的国家,累计申请量达6618件,8年间增长了25倍;其中,优必选也以763件人形机器人有效技术专利量居全球首位。

  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作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技术突破、政策加码、研制成本逐渐下降,都在提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步伐越来越近。优必选是全球首家将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成本降至100万美元以下的公司;马斯克称,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最终成本将不到汽车的一半。稚晖君此前也表示,远征A1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将进一步控制在20万元以内。

  在成本之外,还有什么阻碍?周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人形机器人通往现实的路上,单纯的硬件或软件已不再构成首要阻碍,当下最紧迫的是,找到切入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获取海量的数据反馈,以此催动产品迭代和成本下降。

  这也表示,谁先找到切入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谁最有可能具备商业竞争力。目前,3C、汽车、制造业、物流、商业服务等,被认为人形机器人未来最先实现商业化的场景,是人形机器人不约而同“实训”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