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社科简讯

中国“工业第一城”逐浪前行

 日期:2024-02-18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松

  2023年,比亚迪年度销量首次突破300万辆大关,新能源汽车下线超过6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一个达此里程碑的新能源车企。

  2023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研究报告》中,深圳133家企业上榜,入选企业占比近三成。

  2023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2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1.9%。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作为“中国工业第一城”,深圳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任务,大力打造“20+8”产业集群,不断完善产业配套,全力拓展投资增量,加快构建强大的制造能力、创造能力、要素保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完善的生态系统。

  以打造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为定位,以2025年和2035年为时间节点提出两阶段工作目标,深圳大力推动的新型工业化,已经成为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

  加快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新型工业化是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相互支撑的工业化。

  深圳准确把握数字技术这一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以新基建带动新产业,加快建设数字孪生先锋城市、极速宽带先锋城市、数字能源先锋城市和通用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通过打造先锋底座、先锋数据、先锋应用、先锋科技,打造万亿级核心产业增加值数字经济高地,深圳已上线经济运行、民生服务、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应急安全等领域100多个数字孪生应用,赋能千行百业。

  深圳发布41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鹏城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腾讯、华为等分别推出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等,并快速更新迭代。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已在金融、制造、医药研发、煤矿、铁路、气象、电力等诸多行业发挥着巨大价值。

  深圳通信基站产量占全球的1/2,智能手机产量占全球的1/7,全市新增OTN光传送网节点超1600个,10G-PON端口占比达100%,5G基站总数近8万个,被工信部评为“5G独立组网最佳城市”。率先探路5.5G,夯实全光底座,提升算力水平,推动万物互联,畅通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大动脉”。

  持续丰富“源网荷”三端应用场景,全力打造集总部研发、高端智造、多场景示范验证、优质产品及解决方案供给等于一体的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基于全市域级、全自主可控、精细建模的统一时空信息平台(BIM/CIM)已蔚然成型。

  同时,南海东部油田陆丰7-2平台,海豚常年成群结队在平台周围穿行嬉戏;深圳长江家具的厂房里,工人日以继夜运用环保标准新材料和“环保工艺”制造零释放甲醛家具;深圳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持续进行空调、空压机、LED节能灯、余热回收等节能改造项目,园区综合能耗降低了10%至20%,绿色能源占比达到80%。“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和“超充之城”加速呈现,“深圳蓝”和“深圳绿”也已成为城市名片。

  华为与美团牵手,以鸿蒙系统为基础,在产业创新、技术应用、商业发展等方面展开合作。目前,金融、旅行、社交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和开发者纷纷加入鸿蒙生态,“鸿蒙千帆起”的壮观景象渐渐成型。

  体现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

  目前,深圳工业门类覆盖了工业41个大类中的37个,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配套。完备产业链背后,是深圳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不断强化产业结构韧性、提升生产效率。

  实现新型工业化,需要良好的产业基础、周密的布局规划、坚实的政策保障、领先的科技研发、充足的资金支持、丰富的人才资源、充沛的产业空间、广阔的应用场景以及持续的市场机会。深圳举全市之力,快速决策,快速行动,高效协同,强力动员。

  按照项目化、工程化、体系化思路,深圳完善一张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表、一份拟招商引资国内外重点企业清单、一份产业集群重点项目清单、一套产业集群创新体系、一个产业集群政策工具包、一份产业集群战略咨询支撑机构清单,构建覆盖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创新载体、人才资源等全要素产业集群“作战图”。发挥重点产业“链长制”牵引作用,“专员负责、挂图作战”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建立完善“一集群、一基金、一展会、一论坛、一协会、一联盟、一团队”产业生态,为集群建设最大限度凝聚资金、智力等资源支持。

  深圳“向天借地”“工业上楼”,规划建设总面积300平方公里的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

  深圳大力实施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出台全国首部综合性知识产权保护地方法规,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和“区块链+版权”试点,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

  深圳提出“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问出身培养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不遗余力服务人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

  保障新型工业化向稳向快发展

  为充分发挥技术改造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企业技改投资意愿,深圳不断推出新政策新举措,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深圳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深圳加快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面对技改痛点难点,开展“双聚焦”行动,按照“普惠+标杆+公共服务+供给”的思路,全力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配套政策工具包。近年来累计发放扶持资金超6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直接拉动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投入超过30亿元。

  深圳在全国范围内备案确定48家实力雄厚的服务商,连续4年每年为2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免费数字化转型咨询诊断工作。深圳还培育出华为FusionPlant、富士康Fii Cloud、腾讯WeMake、华润润联Resolink、金蝶星域5家工信部双跨平台,为深圳乃至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度赋能。目前,深圳已有50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已深度“上云上平台”。

  苦练内功的同时,深圳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不断提升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2023年,深圳外贸出口连续31年居内地城市首位,其中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出口增长33.9%。

  新形势,新使命,新征程,新担当。深圳将继续以新型工业化助推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产业体系“竞争力”,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城市发展“集约度”,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高质量、更高能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