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之年特别之为 深圳今年准备这么干
日期:2024-01-31 来源:深圳特区报
1月30日,深圳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代表们肩负人民重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深圳特区报记者 耿超逸 何龙 摄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兴东
1月30日,深圳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市长覃伟中作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46万亿元,增长6.0%。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也确定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并对重点要抓的十个方面工作作了部署。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关键之年须有特别之为。市委七届八次全会确定全年总体发展目标,政府工作报告则为今年具体“怎么干”划了重点。
报告中特别提出,要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产业体系“竞争力”,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城市发展“集约度”,这是深圳实现更高质量、更高能级发展的重要部署。
战新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
加快完成“十四五”目标
去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1.9%。今年深圳提出了更高目标,战新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增长7.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也是深圳“十四五”规划目标。
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圳将实施战新产业集群能级提升工程等11项重点工程,完善提升“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制定出台规划政策2.0版本。具体到产业而言,推动网络与通讯、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等支柱产业迭代升级,抢抓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低空和空天经济等产业新风口,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提升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新增长点。
以科技创新“硬核力”,提升现代产业“竞争力”,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深圳提出要开展“深圳制造”品牌提升行动,着眼全球布局产业链供应链,支持企业抱团出海、借船出海,扩大深圳优势工业品、时尚消费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让更多“深圳创造”享誉全球。
固定资产投资超万亿元
加快建设“四个先锋城市”
去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近万亿元、增长11.0%;今年,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0.0%。
梳理政府工作报告不难看出投资重点。其中工业投资计划增长15%以上,新开工建设2个百亿元级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200亿元、新型基础设施投资1400亿元;加快大空港会展城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还有一个投资重点值得关注,深圳将加大优质资源向原特区外和东部地区倾斜力度,规划建设光明中心、龙华梅林关、龙岗东部中心区、坪山中心区、大鹏环龙岐湾等重点区域开发,促进全市域均衡一体化发展。
交通、水利、电力、燃气等基础设施是投资的重点,深圳还提出了“四个先锋城市”的建设计划,将最新的科技和产业成果应用到城市发展中,加快建设极速宽带先锋城市、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和全球数字能源先锋城市,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消费新动力
打造世界级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
跻身“万亿消费俱乐部”之后,深圳在促消费上有哪些新举措?
深圳提出,要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大宗消费,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增长点。在提升消费环境方面,要高水平建设福田中心区等世界级商圈,加快规划建设东部地区大型商业综合体,提升东门、华强北等步行街业态发展能级,打造一批夜间经济示范区。报告还提出要用好“欧亚六国免签”“中新互免”、144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新增境外旅客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商店50家。
充分发挥山海连城、科技时尚、改革开放的独特优势,深圳将着力推动文化、体育、旅游消费大发展,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高品质建设东部国际旅游度假区、环深滨海黄金旅游带,推出更多都市旅游精品线路和IP项目,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做大做强五大交易平台
改革方面,推动出台并落实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深化营商环境、要素市场配置、科创金融、绿色金融、国有企业和公共事业等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抢抓产业新风口,深圳提出要争创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在空域管理、飞行规则标准和适航审定等方面先行先试。
开放方面,拓展东盟、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拓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以及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持续做大前海联合交易中心等五大交易平台,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继续加强与港澳更紧密合作,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聚焦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打造融资租赁等“6+6”集聚区,引进全球头部服务商50家。河套聚焦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加快推动税收优惠等便利创新要素流动的政策落地,支持深港高校联合成立研究生院,建成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沙头角瞄准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加快改造升级。
建设宜居城市
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增强吸引力
提高城市发展“集约度”是深圳发展的又一重点工作。
打造乐享生活的宜居城市,深圳将争创国际湿地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植物园,加快完善“一脊一带二十廊”城市生态脉络,贯通15个生态廊道;建成前海双界河、桂湾河景观桥,贯通西湾至前湾滨海骑行道;新建改造公园30个,推进尖岗山公园等宝安“八园连通”和东湖公园等罗湖“八园连通”。
聚焦“民生七优”,深圳今年将继续做好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加快基础教育百万学位建设计划,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130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7万个;打造更高水平健康深圳,建成市大鹏医院等项目,新增床位8000张,新增社康机构35家以上;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0万套(间)、供应分配6.5万套(间),积极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实施60个城中村分类改造项目,完成100个老旧小区改造。
做好“一老一小”服务,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新增长者服务中心(站)23家,发展银发经济;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新增托位2.2万个。深圳将加快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让城市永远朝气蓬勃、永葆活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