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社科简讯

长期保持阅读习惯 切实提升语文素养--北师大南山附属学校名师谈中考语文学科备考

 日期:2024-01-15   来源:深圳晚报

  王翠芬

  ■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实习生 纪玉潇

  距离中考仅剩五个月,备考进入关键冲刺期,点滴的努力更显珍贵。如何把握这一关键时间段,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提质增效?为切实服务广大学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深圳晚报推出《笑傲中考,步步为“赢”》中考备考干货全指南,特邀在一线深耕多年的资深名师为同学们做中考备考指导。专栏内容将围绕备考技巧、经验分享、心理疏导等方面,帮助广大初三学子备考,缓解家长与学生焦虑。

  本期嘉宾为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初中语文教研组长、高级教师王翠芬。王翠芬从事初中语文教学23年,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曾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多年来辅导多位学生在各类各级比赛中获多个奖项。

  王翠芬强调,深圳市中考语文学科考查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核心的基本语文素养,关注学生实际学习,实现课标、教材与课堂三大回归。因此,围绕中考考查要求,考生应在开展整理归纳和坚持积累两大主项着力,同时应注意搭配科学精当的训练。

  自主整理归纳可提升学习能力

  中考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版块,主要考查字、词、句、段、语法、古诗文默写、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王翠芬建议,在当前备考阶段,学生可以规划好时间,进行初中六册语文教材,至少是七年级两册、八年级两册和九年级上册五本教材中的必背古诗和文言文基础知识进行重温。这包括课下注释、四类语言现象等热门考点的归纳、重点句子翻译及理解、情感主旨的感悟、写作特色的鉴赏等内容。课内内容繁多,如时间不足,可以努力做好前三项,未能完成也不必焦虑,后续各学校也会按规划带领学生扎实全面开展三轮复习。子曰:“温故而知新。”整理归纳重温的过程不单是巩固,更是实现迁移、提升的路径。

  中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并不是简单机械记忆,只有夯实基础,才能提升使用知识推断问题的实际能力。另外,有些学生还可能焦虑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拓展。在王翠芬看来,其实在扎实掌握了课内文言文的实词、虚词、重点句式等基础知识之后,对于考场上出现的简短文言文是能基本读通读懂的。

  坚持文学作品阅读可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现代文阅读包括实用文本阅读与文学作品阅读,注重考查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包括提取概括信息、分析文章结构、鉴赏语言等能力。在平日的教学中,老师在课堂带领学生或以深度阅读方式进行精读,或以群文阅读进行大单元引领阅读,都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能力的提升也是需要学生长年累月在博览群书中才可练就的。

  王翠芬建议,即使学习紧张、时间有限,也应保持阅读的习惯,保证每天的阅读时间至少一小时,建议优先完成九年级下册教材要求必读的两本名著和自主阅读的四本名著。在此基础上,如果有时间的话,对前五个学期要求的必读名著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重温,选择那些当时未能读全、读懂、读透的部分进行二次阅读和思考,补上七八年级时的疏漏。

  盲目刷题不可取 长期努力与坚持更重要

  除却平日积累,王翠芬建议同学们搭配适当的阅读训练提升实战能力。然而,训练宜精不宜多,重在“读”,不必盲目刷题。现代文阅读训练基本遵循“紧扣文本”“领悟主旨”两个原则进行答题,按题型总结方法与技巧,但也是必须重在共情与理解的基础上。现代文阅读的题型数量有限,较易形成解题思路。但是思维能力是否达到水平,文本阅读的理解能否精准和全面才是能否得分的核心。而思维能力与共情能力的提升非一朝一夕可成,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与坚持。

  总而言之,整理归纳是基础,阅读构建需坚持,做题迁移应适当。王翠芬称,语文学科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在日积月累的听说读写中方能提升素养,提高能力的学科,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