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日期:2023-12-28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然包含着中华文化的现代化,建成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然包含着中华文明的复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广东、深圳仍要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成为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建长期专注于文化领域的研究和有关理论政策宣讲。近日,广东省委宣传部对2023年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理论宣讲报告、微视频进行了通报,杨建的理论宣讲报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获评2023年全省优秀理论宣讲报告。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命题;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期间,寄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杨建介绍,在此背景下,深入学习研究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后,他在市社科理论界举行的有关座谈会上围绕“文化转型与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作了交流发言,此后又融汇已有的《文化创新与深圳城市话语建构》《城市文化发展的自觉与创新》《勇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先行示范》等相关研究成果,最终形成了宣讲报告。
总体来看,报告严把政治站位,坚持学术性和政治性相统一,突出实践性,从三个方面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行了阐释。
报告第一部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人类现代化历程上的中国新路,是适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之路,实现了对西式现代化话语逻辑的历史性突破,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对于世界文明及其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不断演化发展的有机生命过程,报告第二部分阐述了新时代文化转型与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分析,也有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的文化转型变革分析。报告认为,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求变精神、深厚的包容机制、强烈的进取情怀等活力要素,在追寻现代化的进程中,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折射出“文明共性”与“中国特色”的辩证统一。
报告第三部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开。报告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扎根中国大地、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的中国形态,丰富了人类文明多样性,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文明贡献。报告还提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中,中心城市应当发挥更加积极有为的作用。新征程上,深圳应对标国际一线城市发展标准,实现从发展窗口向文明窗口的跃升,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