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我们在深圳打下了产学研链接的支点
日期:2023-12-19 来源:深圳特区报
严纯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深圳特区报记者 苗威 温涛 摄
■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近日,兰州大学2023年度校友大会暨校友“双招双引”洽谈会在深圳举行。此次活动并非一次简单的校友聚会,而是一次产学研对接会、校地合作会、“引才引智”交流会、招商引资推介会,更是一所“双一流”名校与一座“先锋城市”相向而行、共谋发展的未来大会。在深期间,围绕各界关切话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趋势:“把传统学科跟未来更紧密融合”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迄今114年的办学历程,目前,拥有14个理工农类学院、12个人文社科学院、7个医类学院,以及一系列实体性科研机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等。严纯华表示,“兰州大学持续加速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学校规划:力争到2025年,整体实力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2030年,学校总体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本世界中叶,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迈进。”
严纯华介绍,近年来,兰州大学的发展主要从人才培育入手,同时,在学科专业以及学院架构上进行了改革,包括新建一系列新学院和新的实体性研究机构,如生态学院、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威尔士学院等,以充分发挥兰大在基础学科方面的优势,同时也能把国家战略需求、区域发展需要与学校的基础研究、发展方向紧密结合起来。
2021年兰州大学深圳研究院成立,已建成生物医药与生物材料、特殊功能新材料与能源化学、数字与脑接科技三大创新研发平台、6个应用科技研发载体,以及4个服务支撑载体。据透露,兰大还计划与光明区政府合作共建兰州大学深圳研究院生物医药与生物材料创新中心,且有望于2024年投入建设。“我们在深圳打下了一个产学研链接的重要‘支点’”。严纯华说。
“实际上,我们和深圳的合作刚刚起步,成绩可能等到10年、20年之后才能来评判。一所大学,一定是在温润之中体现自己的文化和精神、持续地彰显贡献价值。”严纯华表示,位于深圳虚拟大学园的兰大研究院既是学校扎根大湾区打造创新型科技成果转化与科学研究的平台,又为大湾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科技源动力,可以更加坚实、精准快速地对接人才和科技的应用市场。当下,以“深圳所需”结合“兰大所能”,还可以推动学校教育结合市场前沿,实现对大学教育的改变、影响和优化。
融合:“积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过去几十年,不少兰大校友在深圳取得了优秀成绩,无论是在服务社会、科技创新,还是企业发展等领域。兰州大学需要深圳,也需要把深圳当成一个前沿阵地和一个落脚点,更好地把学校与东南沿海城市的需求结合到一起。”严纯华表示。
严纯华介绍,“仅过去五年,就有1282名兰大毕业生前往深圳就业、创业,目前学校已拥有近万名深圳精英校友,分布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疗为主的高科技领域和金融、医学领域,且校友企业中有多家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及创业企业。充分显示出这里是一个汇聚智慧、赋能企业成长的地方,同样也说明,兰大学科建设与深圳当地产业发展高度契合,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今后,我们不仅要把研究院做实,更要汇聚深圳校友力量共同推动深圳发展。”
记者了解到,兰州大学近年来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发展战略中,推动“双一流”建设与深圳“双区”建设有效衔接和深度融合。2019年以来,兰大积极参与深圳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组织科研人员在基因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化学化工、大数据存储、集成电路、核药等领域开展合作,累计签约68项、项目经费超过2000万元。与此同时,以文科为主的战略咨询和社会服务合作项目也超过20项。
期待:“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严纯华回应,之所以选择在深圳举办校友大会,看重的一是独到眼光,二是城市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深圳所创造的奇迹,让兰大有足够理由信任这座城市,在未来建设中充分发挥兰大的学科优势,与深圳产生更多化学反应,大学不仅要“顺势而为”,更要“领势而为”“引势而为”。
严纯华提出,“因为大学是文化引领、精神支撑、科技传播和再造的一个途径。所以,作为高等教育单位,要想真正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真正让自己成为一所‘双一流’学校,在深圳可以获取更多‘产学研用’的合作机会,这是大家的一个共识。希望通过我们的知识、人才、技术,创造兰大面对深圳以及以深圳为据点的大湾区,乃至整个世界的一个‘界面’,将深圳发展之‘快’,与兰大百年之‘厚’结合到一起,寻找‘速度’和‘厚度’之间的一个完美结合点。”
严纯华充分肯定,深圳是一个走在前沿的国际化城市,当下,学校要基于现实,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在相互启发中,把产业链做大做强做长,放大高等教育的价值。也要深入思考、持续寻找相互之间的契合点,探索“学科、专业、技能、成果”如何才能围绕深圳“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布局,做好文章,在核科学、化学、新材料、医学、生物制药、中医药产业等众多科研领域,以及“先进制造”或“数智”、能源等产业应用领域,兰大与深圳不仅大有可为,也将大有作为。
展望:“坚定不移‘在西北办好一流大学’”
记者从此次校友大会上获悉,自今年3月兰大启动“双招双引”系列活动以来,实现了校友资源与区域资源的充分耦合、双向赋能,截至目前,各类项目累计签约总规模已达50亿元。在深圳期间,还举行了相关项目启动仪式、签约仪式。严纯华提出,“兰大要做的是,一起把招商引资做实、让签约项目落地、推动落地合作结出硕果,让每一步都扎扎实实。”
2024年,即将迎来建校115周年。关于未来发展,严纯华强调,兰大以基础研究见长,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且一直积极以“稳、培、引、用”打造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高地,在外界仍关注“孔雀东南飞”的时候,“人才西北汇”的格局业已形成。记者看到,2020年以来,兰大全职引进人才423人;新增院士7人,其中兰大教授当选2人、兼职5人,院士人数达到23人;新增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人选81人、省级人才项目人选186人。
严纯华说:“115周年对兰大而言,更重要的是回顾和反思、探索和批判——这是对学校深层次改革和发展问题的思索。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跟百姓、社会一起成长,而且还要引领成长,体现高等教育的引领性、支撑性、基础性,坚定不移地‘在西北办好一流大学’。”
关于与深圳的合作前景,严纯华表示,充分发挥兰大的理论研究优势,提升兰州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在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建设学科,以及磁学、核学、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多肽药物等方面的研发优势,优化整合优势科研力量,加强产学研成果转化合作,助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还要加强人才培养和输送合作,更要加强校友联络支撑服务深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