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社科简讯

引领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日期:2023-12-14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新华社记者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

  行至岁尾,回看全年,中国经济在持续承压中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取得殊为不易的发展成绩。

  展望新的一年,面对新的风险挑战,中国经济大船如何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定基调,聚共识,谋大计。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掌舵领航,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指引奋进方向。

  “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11日上午,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回顾即将收官的2023年经济工作。

  这一年,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成绩可圈可点: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在国内大循环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加快实施,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科技新赛道处在世界第一梯队。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央层面全面落地,地方层面有序展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

  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能源资源供应稳定。出台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稳定房地产市场等一批政策举措,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不断加强。

  纵向看,我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比去年都有明显改善;横向看,我国经济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居于前列,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引擎。

  “正所谓,危中有机。”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今年科技领域涌现不少里程碑式创新成果时发出的这句感慨,透出对中国经济攻坚克难、化危为机的辩证思考。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形势和巨大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拼搏、迎难而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得来极为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与会同志共鸣强烈。

  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是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

  “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除了要直面外部严峻复杂形势造成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之外,自身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明问题所在: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

  面对与会同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所面临的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更有弥足珍贵的经验启示。

  近年来在引领中国经济砥砺前行的实践中,我们党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将之概括为“五个必须”: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述,揭示出重要的治理经验,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思想指引。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继续坚持这一总基调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这12个字是一个有机整体,彰显了复杂变局下党中央对时与势的准确把握,是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科学方法论。”一位与会同志深有感触地说。

  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把握好“稳”和“进”、“立”和“破”两对辩证关系至关重要。

  “稳是大局和基础”——

  把经济发展稳在合理区间,巩固回升向好态势,充分保障就业民生,才能为“进”创造稳定发展环境。

  “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鲜明指出。

  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出的一系列部署,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保障。

  “进是方向和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特别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传递出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信号。

  “要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围绕“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这一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内需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富矿,如何挖掘潜在需求?

  总书记谈到建设城市地下管网,强调这是城市的“里子”工程。“咱们中国传统都是要面子,实际面子里子要一起要,要更重里子。这个工程投资潜力大,带动能力强。”

  还有加强教育高质量供给、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方向。

  既要挖掘潜在需求,也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

  会议作出进一步部署: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同时带动相关领域投资。

  “总的看,明年世界经济增长和贸易动能依然不足。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习近平总书记阐明深意。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还要正确把握“立”和“破”的内在逻辑。

  坚持先立后破,关键要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这尤其体现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重点任务中。

  只有打破制度掣肘、疏通断点堵点,才能让经济要素充分涌流,激发出澎湃活力。

  分组讨论中,与会同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部署九项重点任务,绘就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施工图。只要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一定能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把党中央的战略意图贯彻到位。

  “完整准确全面落实,不能变形走样、把好经念歪”

  “这里我着重强调一下抓落实问题。”

  望向会场上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的责任。”

  围绕“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方面给出行动指南。

  “要不折不扣抓落实”——

  讲话中,总书记谈到了一些领导干部汇报过的实际感受。“选择正确方法做好工作,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就不会走偏,都会取得成效。”

  “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心领神会,完整准确全面落实,不能变形走样、把好经念歪。”

  全场凝神倾听,总书记语气加重:“打折扣是变形走样,层层加码也是变形走样。关键是最终效果要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要雷厉风行抓落实”——

  总书记突出强调:“要有马上就办的意识”“不能有拖延症,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我就看落实效果怎么样,能不能达到预期。”总书记点明要旨。

  “要求真务实抓落实”——

  谈到这一点,总书记语气坚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啊,就像‘牛皮癣’,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坚持为基层、企业减负,让干部群众的精力真正花在干实事上。”

  “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抓落实务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要敢作善为抓落实”——

  总书记明确指出:“干事是非常重要的。干部除了忠诚、干净,还要干事。”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落实细化“三个区分开来”,准确把握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让各级领导干部轻装上阵干事创业,充分发挥抓落实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与会同志一致表示,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确保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