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社科简讯

深圳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优势与路径

 日期:2023-12-12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江凌

  提要

  从空间维度思考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高质量建设各类城市空间,赋能城市空间更多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使其更加“文化化”“日常生活化”,这不仅是实现文化惠民、文化利民目标的价值追求,更是营造城市空间场景、凸显城市空间文化内涵、调动城市居民的文化参与积极性、提升城市居民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理念核心即“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是人民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时代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新时代深圳文化软实力建设步伐加快

  新时代以来,深圳围绕“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目标,以人民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为归宿,努力让城市文化更有温度,更有“人间烟火味”。首先,深圳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层次的文化活动,如音乐工程、美术工程、影视工程、文学工程“四大工程”等,使广大市民能充分享有文化参与的权利。以阅读服务为例,深圳搭建区域图书馆“云”基础平台等应用系统,推出“我的阅读时光”“少儿智慧银行”等项目;创建适应移动互联网的新型服务模式,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图书馆服务。

  其次,将文化资源作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础力量,注重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保护传承,借助数字科技手段,对档案、博物馆、图书馆等空间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推动城市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积极营造文化场景,善于利用文化空间、文化活动场景强化文化营销与传播力度。“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创意与创新水乳交融”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

  再次,新时代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还体现于城市景观和生活的可感性,城市的生态、景观、建筑和生活的烟火味,对于居住和行走在城市中的人来说,具有可感性、可阅读性。“书城群”是深圳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在这里,书城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售书场所,而是一个为全民阅读提供服务的文化综合体。深圳提出建设“两城一都”,即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通过文化空间的营造或升级,营造出书声琅琅、琴声悠扬、创意无限的城市文化氛围。

  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城市软实力建设的题中之义。营造或更新改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可以保障城市居民实现基本的文化权益,而享有文化权利是城市居民实现空间权益的具体表现,每个人都有进入公共文化空间权利,保障人民的空间进入、参与、活动权利,以及空间实践权和创造权,是活化城市文化软实力、激发城市文化活力的重要体现。深圳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斥资兴建新老“八大文化设施”,并在90年代提出打造“现代文化名城”,2000年后又陆续建成图书馆新馆、深圳音乐厅、中心书城等大型文化设施。除了大手笔投建文化地标,还塑造出一系列深受市民喜爱的文化品牌和文艺精品。

  新时代深圳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优势和不足

  新时代深圳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明显的历史优势、现实优势、发展优势与比较优势。历史优势主要体现在:岭南文化的深厚历史文化渊源与文化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城市文化建设积淀;现实优势主要体现在:物质与技术设施优势,文化制度优势,先进的精神价值理念如“特区精神”“深圳精神”“深圳十大观念”等,以及城市文明程度与文化品位较高,城际协同与合作步伐走在全国前列,城市文化创新发展的活力强劲,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数字化步伐较快,等等;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开放、包容、友善的城市精神,人才竞争与文化创新能力,城市居民文化素质较高,阅读成为城市风景,教育资源积累与新生代人才培育,发达的城市传媒与文化传播能力,大湾区文化协同创新发展优势;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城市文化品牌创新步伐加快,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城市文化数字化水平位居前列,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较高,差异化定位城市文化发展策略,倡行“文化+科技”发展模式,运用好科技发展成果,挖掘、整合和联动城市文化资源,提升深圳文化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

  新时代深圳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理念与政策短板。如居民对政府文化治理的参与度较低,主流新思想新文化的居民渗透力较弱,文化政务办事效率有待提高;二是城市文化供给和服务短板,如居民的文化活动接受度、参与度、满意度、认同度不太高,以及城市文化活动“空心化”现象,城市文化数字化转型发展中的问题等。

  新时代深圳文化软实力跃升路径

  新时代深圳文化软实力跃升路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二是强化深圳文化认同感,提升城市文化凝聚力;三是进一步优化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四是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城市人才服务政策;五是凸显深圳文化特色,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形象;六是活化文化要素,增强城市文化生产力、传播力、吸引力;七是强化城市治理功能,提升文化治理能力;八是动员多元主体参与,举办高质量文化活动;九是提升城市文化数字化质量和居民数字化生活水平;十是推动文明城市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深圳文化软实力的数字化叙事与传播尤为重要。新时代深圳文化软实力传播的三重逻辑包括:坚持人民中心论;活化城市文化力,包括城市文化生产力、传播力和吸引力;增强媒介传播力。当前,深圳城市叙事逻辑的数字化趋势日益凸显,其数字叙事逻辑主要包括:叙事载体,以数字技术连接人;叙事内容,以城市文化涵养人;叙事内核,以城市精神塑造人;叙事情感,以文化温度感动人;叙事传播,以外向传播提升软实力。深圳文化软实力数字化叙事与传播需要以空间为基础,以故事为脉络,以人物为标杆,防止城市空间非正义现象和同质化问题。

  深圳文化软实力高质量建设一直在路上。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文化转向和后现代空间转向的背景下,从空间维度思考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高质量建设各类城市空间,赋能城市空间更多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使其更加“文化化”“日常生活化”,这不仅是实现文化惠民、文化利民目标的价值追求,更是营造城市空间场景、凸显城市空间文化内涵、调动城市居民的文化参与积极性、提升城市居民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本文系2021年度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编号:SZ2021A005)“新时代深圳文化软实力跃升研究”的结项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