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社科简讯

心心念念百姓 奋发有为担当

 日期:2023-09-18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易东 通讯员 石婷 丁彦婷 文/图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时代的丰碑需要一代代的建设者接力奋斗。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圳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勇当示范的当下,宝安区又勇夺一块金字招牌——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17年11月,宝安区被确定为第二批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试点,在宝安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宝安区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和“四个最严”要求,以打造“高品质民生幸福城”为统领,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突出科技引领和改革创新,压实创建责任,激发全民参与,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制机制,高站位、高标准持续推进创建工作。

  步调一致守初心,层层落实担责任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是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抓手。宝安区委、区政府、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监管局牢记初心使命,带头做好表率,该区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食品安全的区领导任副组长、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组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建立联动协作机制、信息通报制度,积极在领导力量上保证、财政投入上保障,全面发动,全域推进创建任务落实。该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调度指导,专题听取食品安全工作汇报,召开创县动员会、中期评估部署会,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宝安区把创县工作列入食品药品安全“十四五”规划,还多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全区年度重点工作,该区人大对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进行监督,强力予以推进。为推动一体化落实,该区以“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管理模式,层层压实责任,分期、分步、逐项推进创县工作。同时将创县等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以及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占比达到3%,成立街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压实街道属地管理责任。

  平地要是起高楼,地基必须扎得厚

  万丈高楼从地起,这就是说要重视基层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宝安在创建工作中从分认识“落地靠基层,成效看社区”。在宝安区创建办统一组织精心安排下,宝安区街道一级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相继调整成立食药安委及其办公室,由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街道食药安委主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加强信息通报、形势会商、联合执法、人员培训、食安宣传、事故处置等制度建设。按照街道设置了10个市场监管所,统一建立“一室两队”组织架构,队伍人员配备向一线倾斜,配备食品安全监管人员173名,持续加强基层监管机构执法取证、快速检测装备建设,确保办公用房、执法车辆等满足监管工作需要。同时,公安部门成立食药专职打击专班,扩编补充公安力量,警力增加至5名,为创建提供强有力监管执法能力保障。该区还特别发挥基层网格作用,将食品安全工作深度融入全区“1+10+124+4866”网格化智慧管理工程和“4+4”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组建食品安全督导员队伍327人,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隐患排查、信息报告、社会宣传、协助执法等作用,完善基层网格员培训考核制度,织密了基层食品安全防护网。

  问题出现在表面,解决问题是关键

  问题出现在表面,根子全都在里面。该区牢记“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嘱托,产管并举,双向发力。一是突出源头治理。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土壤环境保护和质量提升,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程,深入推进市级“菜篮子”基地建设。开展生产基地农产品专项监测,落实农业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及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加强定点屠宰场驻场监管和抽检,严把来源关、运输关和检测关。加强粮食质量抽查和专项检查,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二是突出过程监管。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并实施先进管理体系,开展食品小作坊、“湿米粉”生产企业质量提升行动,实施食品生产企业飞行检查,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食品经营单位监管,推进“放心肉菜超市”培育和“放心食品超市”承诺活动,提高流通单位规范经营水平。以校园食堂、城中村餐饮、养老机构食堂、网络订餐单位等高风险场所为重点,实施量化分级管理,推行餐饮单位积分检查制度,严厉查处学校周边流动食品摊贩,全面加强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动,倡导勤俭节约消费新风尚。三是突出问题整治。紧盯高风险领域和热点问题,加强农业投入品、标签标识、“两超一非”、保健食品、校园食品、进口冷链食品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日常巡查和专项整治,组织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不安全 不上市”,食品安全“铁拳行动”“昆仑行动”“湿米粉统一查”、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着力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

  群众力量真无穷,成事不能少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食品安全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政府全力为民的体现,为了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离不开百姓的知晓和支持。为此,该区整合宣传资源,由区食药安办牵头,43个部门密切配合,充分挖掘各部门的宣传推介资源,还利用“食品安全宣传周”“星期三查餐厅”“九号查酒”等宣传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利用新闻报道和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在深圳特区报、宝安日报等各大主流媒体和第三方网络平台开展系列宣传。还在全区投放创建公益广告,在人流密集区域广泛张贴宣传海报、派发宣传单张、投播宣传视频标语,发动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开展密集的创建宣导。依托新版网络培训课堂,设置创建工作宣传专区,将食品餐饮行业网络培训与创建工作有机结合,提升广大市民食品安全意识和创县知晓率。不仅如此,该区还“线上线下”联动,创新开展“创县零距离”市民观察系列活动,招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心市民、食药志愿者等各界人士组建“食安市民观察团”,通过实地参访、学习交流、互动点评等形式,近距离了解创建成果,超过200万名市民群众通过直播、媒体报道参与活动,并在第十九届中国食品安全大会上获评十佳案例。

  好事实事要办好,老百姓说好才真好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宝安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的效果,在扎实推进中不断显现。一是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近三年该区完成监测任务10438批次,检出风险样品809批次,风险检出率7.75%,利用风险分析数据,针对性开展治理,高风险品种抽检批次大幅增加。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全区9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定为广东省食源性疾病哨点监测医院,将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扩展至区、街道两级医疗机构,风险监测网络更加完备。二是科技支撑保障更加有力。建立起全覆盖食品安全抽检体系,实现生产经营主体、快速检测和定量检测的有机结合,全区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量提升至2022年的40661批次,食品抽检量达9.08批次/千人。充分发挥10辆快检车、10家快检室和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商超190个快检点的食品安全检测作用,全面覆盖20大类118个品种,“一街一车一室”每年度完成14万批次以上快检任务。建成一个市监综合性智能管控指挥中心,自主研发配置食品安全综合管控可视化平台,开展智慧农贸软硬件系统平台建设,实现农贸市场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公开、交易溯源、联网监测和智慧监管,打造成覆盖消费者、商户、市场、监管四方需求的智慧农贸生态链体系。建立全区4.8万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信用档案,充分运用信用信息对失信食品企业开展联合惩戒,引入第三方专业技术机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极大提升了监管效率。三是监管专业水平大幅提升。与第三方技术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以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组建讲师资源,实施市场监管苗圃“育苗”计划,率先组建区级食品安全专业化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开展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双线培训,从事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专业化比例达到90.75%,食品安全专业水平和监管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加大食品安全督导员培训力度,累计开展集中培训30次,实操指导30场次。修改完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近三年,全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查处食品案件4956件,罚没款1161万元。公安机关侦办各类食品安全案件19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15人。

  宝安区还完成学校食堂及配送单位“提A”492家,养老服务、医疗机构食堂全面消C,校外供餐单位建立HACCP或ISO22000管理体系的比例达到100%,管理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高品质推进熟食中心、长者助餐点建设运营,建成安全卫生、价格实惠的熟食中心6家、长者助餐点39家,城市烟火气更暖人心。这些看得见、摸得着、可感受、有温度的变化,让市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宝安市场监管局局长、宝安区食药安办主任周家贵感慨地说:“老百姓的口碑就是金杯银杯,这是我们以‘人民为中心’全力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悠悠万事,吃为第一。宝安区在全市率先被授予“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这是宝安区委、区政府向人民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这是一份高质量的民生答卷,这是高质量民生幸福城区的辉煌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