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湾区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2):牢牢抓住四大主体,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
日期:2023-07-28 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年7月28日,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世界湾区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2)》。
1.做强做大企业创新主体
一是支持存量龙头科技型企业平稳发展。二是2030年前努力培育新增2~3家龙头科技型企业。三是培育激发一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涌现。四是从全国力争到2025年培育的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遴选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
2.做强做大研究型大学
一是系统规划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种群。二是进一步加强香港研究型大学与深圳、广州等地大学联合办学、联合科研、联合建校。三是稳步扩大香港研究型大学的办学规模。四是2030年前新增世界大学专业排名前10大学1~2所、综合排名前100大学1~2所。五是进一步提高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生均教育经费和培养质量。六是提升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办学水平。
3.谋划布局科技基础设施
一是战略性稳步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二是高质量建成存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三是对于2030年前在建和运行的纳入国家规划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增3~5个。四是支持内地与香港、澳门共建共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优先布局在广州南沙、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珠海横琴等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五是2030年前各级政府重大科技计划经费和市场等多方资本联合新增2~3家国家实验室(其中企业主导或校企联合建立1家)、5~6家广东省实验室(其中企业主导或校企联合建立1~2家)、一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六是重组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七是推动企业与国家实验室、广东省实验室成为紧密型的创新发展共同体。
4.壮大创新人才规模
一是依托研究型大学加快培育壮大本国、国际研究型人才规模。二是重点支持香港、深圳、广州、澳门等地增加各国院士、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三是更大力度吸引海外留学归国的优秀人才。四是重点吸引华裔、日裔等国际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五是建立企业与大学等科研机构创新人才的双向流动制度。六是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全球人才猎头制度。
《世界湾区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2)》
责任编辑:吴禹霖 张雯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