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社科简讯

力挺民营经济生力军 当好企业服务“娘家人”

 日期:2023-07-27   来源:深圳特区报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深圳发展成为民营经济最发达、民营企业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既离不开企业的开拓创新,也得益于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深圳各区多年来始终围绕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一工作,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当好服务企业的“娘家人”,给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壮大提供信心和动力。

  福田区:

  系统布局逐年迭代

  福田区有55.2万户市场主体,粗略估算,其中近96%都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小个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这些企业生生不息的活力与创造力是福田高质量发展重要的“动力源”。

  福田近年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福田每年迭代升级“1+9+N”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安排产业资金20亿元左右,融合资金、空间、人才和住房等全发展资源,形成了“1”个管理办法、“9”个通用政策和“N”个行业措施的政策体系,持续增强对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许多企业都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包雨”。

  今年,围绕深圳市“五个中心”、“20+8”产业集群等战略部署,福田区产业政策充分服务战略落地,以识别度更高的政策条款展示对战略必争项目的决心与信心。如对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等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给予一般不超过1亿元支持。为吸引全球高端品牌集聚,对国际顶级消费品牌开设全品类旗舰店的,给予一般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鼓励推动“工业上楼”,支持智能制造无人工厂项目,给予一般不超过6000万元支持。对特大、关键、紧缺的战略必争项目,还可以按“一企一策”方式给予支持。

  罗湖区:

  启动民营企业“护航计划”

  罗湖区今年启动了民营企业“护航计划”,组建“护航”工作专班,明确八大重点任务,聚焦政治引领、机制创新、平台搭建,努力为民营企业提供心贴心、实打实的有效服务,不断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当好民营企业的“联络员”“娘家人”“服务员”。

  聚焦机制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出台《关于合力打造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全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的工作意见》,开通12309检察服务中心“非公有制企业绿色通道”,畅通企业申请法律监督渠道。制定《罗湖区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理委员会工作办法(试行)》,开展企业合规专题宣讲、业务培训、座谈调研,打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设立民营企业情况反映“直通车”,通过《民营企业情况反映专刊》等渠道,将民营企业的意见和诉求向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及时跟进办理情况并向企业反馈。

  罗湖区在政策扶持、空间保障、体系构建等方面多点发力,持续施展政策组合拳。优化丰富形成“1+3+N”产业政策体系,在产业资金的总盘子中安排4个亿专门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同步安排约2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创造安居乐业最优环境和最佳土壤。

  盐田区:

  搭建民营经济“温馨家园”

  盐田区民营企业家交流服务中心,为辖区民营企业提供了一个一站式高效能保姆式服务平台,在搭建桥梁纽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收集解决企业诉求等方面全方位做好服务,已成为民营经济人士的“温馨家园”。

  为了疏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盐田区民营企业家交流服务中心还专门设置商务洽谈室,为辖区民营企业商务洽谈提供场所,帮助企业寻求更多合作商机。“产品已经实现量产,产品渠道还不充足。”在盐田区工商联一次走访活动中,深圳市迈步机器人有限公司负责人提出需求。盐田区工商联立即联系辖区龙头企业深圳市海格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促成双方合作。

  今年,盐田区启动“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年”工作,通过建立“一周一走访、一周一接访、一月一回复、一季一直联、半年一报告”工作机制,实现“有诉必应,按责转办、直联对接、及时办理、集中反馈”的维权服务闭环,推动民营企业权益保护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将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落到实处。

  目前,盐田区工商联已与全区32个职能部门建立直接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在该机制基础上,盐田区将借助中心平台,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让好政策直达企业,助推盐田民营经济驶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南山区:

  “五大提升行动” 推动民营经济

  南山区发改、工信、统计、科创等十多个责任部门共同研究,目前已出台了《南山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规模5亿元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对中小企业贷款融资产生的担保业务进行再担保;联合金融机构化解上市公司质押风险,并设立规模40亿元的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对民营企业融资租赁费用和保理融资费用给予70%、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补贴;对民营企业发债融资给予发行规模2%、最高200万元的补贴;增加两亿元预算,加大贷款贴息政策的支持力度。

  南山从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支持企业业务发展、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企业人才引进及培育、优化企业公共服务六个方面,提出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工作举措,以更大的力度、更优的政策、更好的服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促进南山区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接下来,南山将深入贯彻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坚持制造业当家,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南山新担当新作为。

  宝安区:

  助力企业从分散走向联动

  空间是工业发展根基之一。在制造业大区宝安,“只要有好项目,宝安就一定有地可落”不仅是一个庄严的承诺,也是坚持制造业立区不动摇、牢牢守住深圳工业“基本盘”的战略定力。为此,宝安持续打造产业空间载体,推动中小企业从“分散生产”向“群落联动”转变,降低生产成本。这当中,宝安根据产业空间分布特点,谋划构建了“4+N”产业集群空间布局,重点建设四大先进制造业片区,以及一大批的高品质园区。

  “工业上楼”是深圳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空间形态的创新和突破。宝安以此为路径,预计新增产业空间2000万平方米。其中,位于新桥街道的“新桥东”是全市首个平方公里级的“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也是“工业上楼”的典型。该项目总投资超500亿元,将提供5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预计贡献产值超过2500亿元,打造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独角兽等企业总部基地,引领智能机器人、工业母机等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

  有人说:“有了创意就去宝安,一天之内就可以找齐上下游,三天之内就能做出产品。”这正是因为宝安的高质量园区将互为关联的上下游企业集聚到一起,共享制造工艺、产品信息,降低企业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龙岗区:

  构建“大企服”工作机制

  龙岗区将招商稳商作为今年的“一号工程”。对应“大招商”,龙岗构建“大企服”工作机制,形成由1个总指挥部、8个行业指挥部、11个街道指挥部组成的“1+8+11”企业服务组织架构,实现全区6359家“四上”企业挂点服务全覆盖,企业服务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

  为畅通企业反映诉求渠道,龙岗区搭建了“龙i企”信息化平台,对各层级、各线条接收的企业诉求首先全部统一归集到“龙i企”诉求平台流转处置;对“龙i企”诉求平台未解决的企业诉求,则转由企业所属街道企业服务指挥部调集区、街力量解决;街道企业服务指挥部无法解决的,则提交区总指挥部解决。借助它,龙岗区形成了“上报即提醒、进度可查询、办理有监督、企业可评价”的闭环处理机制。截至目前,平台已采集企业数据超20万条,收办诉求3512项。

  关注辖区内的每一家企业,并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构建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是龙岗服务企业工作的一大亮点。去年,该区印发了《深圳市龙岗区企业服务行动方案(2022-2025年)》,建立分级分类跟踪服务机制,统筹协调解决处于不同阶段进程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编制了《龙岗区支持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在全区开创性地整合各类产业扶持政策,实现“全区政策一文读懂、扶持标准一文说清”;在全市率先兑现了专精特新奖励政策,“免申即享”拨付5490万元补贴。

  龙华区:

  为企业提供五星级服务

  近年来,龙华区优化打造企业服务分级分类服务机制,设立“五星级企业”服务,针对“20+8”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在数字化平台企业清单前增设“五星级”项目标识,并集聚政策、资金、空间等企业服务资源,专人专访为企业提供“五星级”体验服务。

  稳商助企扩存量,龙华区因地制宜实施“十个100”惠企措施,开展百场“双招双引”惠企政策宣讲会、百场书记茶话会、搭建宣传惠企政策和解决企业难题的平台;实施“两新书记直通车”百优培养计划、“百员进百园”行动、百场人才研修活动,在高质量发展一线培养培育干部人才;开展百企“联帮带”活动、“创新无限创业无忧”百项目遴选计划,已向80多家重点企业征集项目。

  持续帮企业找市场、找订单,龙华区还计划开展走进标杆企业、专精特新产品展、龙华优配-亚马逊全球&阿里巴巴国际站&抖音电商商机对接会、数字素养月专场活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高交会-海外买家现场采购洽谈会、“找市场、促合作”——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活动等活动,共同推动“龙华产品”进军潜力市场国家,开拓广阔国内外市场。

  坪山区:

  提升企业服务智能化水平

  今年以来,坪山区主动优化“一产业两政策两规划”体系,组织修订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系列政策,发放专项资金2.7亿元,惠及企业303家。与此同时,坪山区深入落实“我帮企业找市场”等行动,持续开展“链上坪企”和“助企行”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目前已促成比亚迪与震雄集团、中芯国际与新宙邦等多家公司战略互采,助推企业销售额进一步增长。

  为解决企业发展的各类诉求,坪山不断深化“企业版民生诉求系统”应用。梳理形成512个事项的企业服务“一网统管”职责清单,实现企业服务一口受理、分拨、督办,有力提升企业服务智能化水平,截至目前辖区超2.2万家商事主体成为活跃用户,累计上报企业诉求1265件。

  降成本,纾企困。上半年,坪山综合升级改造123家工业园区供电环境,消除用电安全隐患1438个,平均电价降低约0.32元/度,大幅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

  坪山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服务和支持企业发展,进一步坚定了企业家在坪山这片热土上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上半年,坪山引进优质产业项目37个,涉及意向总投资约248.80亿元。

  光明区:

  税务服务新举措赋能民营企业

  今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联合光明区政府在光明区公共服务平台举办“科学之光 税收之源”税收宣传月主题活动。

  此次举办的主题活动,是深圳税务部门联合光明区政府针对科学城发展组织的系列宣传活动之一。活动重点介绍了光明科学城发展规划和建设情况,解读了“1+1+5+1”产业空间政策,科学家、企业家围绕“发展科学技术、促进产业升级”等主题,畅谈光明科学城未来的发展方向、产业布局。

  活动中,光明区税务局发布了《“税惠科学城”服务举措20条》《“云税医”优服“专精特新”企业2023年行动》,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赋能,全力以赴助力光明区加快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现场还解读了国家近期发布的最新产业扶持税收优惠政策,并从实操层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为参会企业答疑解惑。

  大鹏新区:

  “金融助企行”支持实体经济

  “办事处出面帮我们企业和银行搭建了信任的桥梁,三天内完成2000万元贷款融资手续。”深圳市晶峰晶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青谈起大鹏新区开展的助企服务,充满了感激,她说政府给企业吃了颗“定心丸”。

  今年以来,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新区积极推进“金融助企行”活动,拿出真招、实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今年5月,新区贷款余额首次突破550亿元,增速高达86.7%,为全区经济全面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6月,新区“金融驿站”在新区人才企业服务中心揭牌,辖区9家银行正式入驻,将凝聚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为保障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平稳有序推进,新区完善“银企联动、快速响应、精准服务”的金融要素保障机制,及时将辖区“四上”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及历届招商大会重点项目推送给银行机构,建立“核心企业+主办银行”一对一服务机制,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效。

  记者了解到,大鹏新区正在积极推动设立金融驿站,发动辖区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由辖区银行现场驻点提供服务,为企业提供金融诊断、融资咨询、快速开户等服务,并视情况组织证券、保险、融资担保、创投等非银金融机构组建金融服务团队,提供咨询、诊断、融资、投贷联动等一条龙服务,重点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深汕特别合作区:

  为企业广拓对外交流渠道

  7月4日,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召开,深汕特别合作区智能机器人企业深圳市臻芯数字孪生技术有限公司应邀参展,一举斩获4500万元订单。这已不是这家企业第一次受益于参与政府组织的展会。此前,深汕特别合作区科创经服局组织区内多家科创企业参展高交会,该企业产品入选市工业展览馆对外展示,收获6000万元欧洲市场订单和其他意向签约订单。

  为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汕特别合作区多措并举,不断优化企业服务机制,激发出中小企业强大内生动力。开拓企业对外交流渠道,就是深汕落实各级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结合区内企业所需推出的实招。

  此外,深汕还在全面无缝对接深圳市产业政策,对落户深汕的重大项目给予叠加资助,出台了《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助力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等一揽子政策,全过程服务企业。

  政策激励下,上半年各类产业项目加速招引落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等赛道上跑出“加速度”。目前,深汕形成了涵盖整车生产、智能座舱、“三电”等领域,链主企业比亚迪牵引上下游企业集聚的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华智超 赵新明 王志明 胡玥 叶志卫 杨明铭 肖雄鹏 王奋强 程思玮 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