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学术研究

【“三大体系”建设】刘细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新方位和新格局

 日期:2023-02-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5年以来,我们开始强调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经过这几年的探索,我们对智库建设、高质量智库体系的认识有了深化,智库的“咨政”和“资政”作用得到强调,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思想战略,通过对智库本身的研究丰富思想,以此来应对国家间的竞争。但是“支政”作用还体现不够。作为智库研究机构,研究重点应该是在三个方向:发现问题,把握趋势;充分地去理解科技革命、新科技带来的一些影响;治理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智库的本质应该是思想的研究、思想传播和政策对策研究。对于智库机构评价,我们应该强调思想创新的评价,“支政”效果评价,以及话语权争夺的评价,而不是广泛意义上的考核和评价方案。现在智库评价的部分报告,实际上偏离了智库本质。

  智库作为一个建制化、专业化的机构,是为决策提供观点和方案的,它是我们政策体系和执行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一种面向决策客观、科学、独立的声音,中国智库应该明确自身的历史方位,作出新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包括政治道路、经济结构、文化道路等,需要中国特色智库研究的支持。中国特色智库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为中国式现代化出谋划策,建立国际话语体系。

  具体来讲,中国式新型智库的发展要去适应时代之需,满足政府的决策之需,来感知和研究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深刻理解执政理念,真正担负起智库研究的责任。

  新的时代,智库研究、智库传播和智库建设,呈现了一些新的要求。第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重大问题的选题,按照决策问题需求提前设计。一是开展客观学术的研究,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理论和方法。二是搭建促进思想交流的平台,传播智库产品和智库思想,发挥自身的影响力。

  第二,要对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关注的议题与课题开展研究,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开展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生态环境等层面的战略政策研究,以构建话语体系。另外,围绕国际竞争和挑战,进一步加强数据库的建设和数据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来开展数据集成、信息集成和智库模式创新的集成。观察一些智库大国的智库机构,他们在数据体系、数据集成方面做了大量前瞻性的工作,也值得我们中国的智库机构和智库研究从业者充分注意和重视。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办的“2023年宏观形势年度论坛暨第四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的发言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中国社会科学网 李想/整理)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智库理论与实践》主编、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