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维度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日期:2023-02-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对此,我们可以从坚强领导力量与制度优势的有机结合、全面系统与协调发展的整体推进、人类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同频共振三个维度,来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一、坚强领导力量与制度优势的有机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依赖于坚强的领导力量主体与制度优势基础。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1840年以来,救国图存成为中国的历史和时代课题。各种方案轮番上台,接连失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并成为中国的中流砥柱和坚强力量。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和伟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萌芽、建设、走上正轨、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纵观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发展,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具有不断发展自身、超越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出发,先后进行多种社会发展制度的尝试,最终确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条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道路。随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和历史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一般性与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化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魅力和实践定力,才能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二、全面系统与协调发展的整体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途径,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制度保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本质要求的全面系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出发,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经济现代化体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力量。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利,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要从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等方面,让人民广泛地参与到中国的发展事务中来,为全体人民提供参政议政的途径和平台,真正做到程序民主与结果民主、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人民民主与国家意志的辩证统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
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说明,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精神文明的蓬勃发展同样是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内在动力。“全体人民”揭示“人民”的整体性,意味着人民精神世界建构是全体人民精神世界的构建,这就在客观层面要求精神世界多领域、多层次、多方面的丰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知识、心理健康、文化和美各个层面等都是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追求。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经济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美好精神世界的建构最终指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理解和把握这一本质要求,一是要认识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小康社会”持续深化推进的更高层次表述,是对未来美好生活图景的科学方向。二是要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正确处理好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矛盾,从而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内生动力。三是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不论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持续推动美丽中国的建构,从而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性的变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环境多样性稳定性程序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接续奋斗,不断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从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人类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同频共振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不只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现代化,而且要求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推动人类社会与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将使人类社会与人类文明同频共振,最终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性变革。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进入新时代,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西方现代治理体系的失效让世界发展前途未卜。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持通过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治理体系的变革指明了方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站在世界发展高度对全人类的终极关怀。中国共产党肩负新的历史使命,与世界人民一道,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更美好的世界家园。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进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展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样貌,为世界现代文明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和发展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要求,也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指向。
总之,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走向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世界大同的美好未来,具有重大的认识论意义和指导性作用。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