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
日期:2022-08-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建党百年历史探索“十大经验”之一加以提炼总结,有助于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指导新的伟大实践。
时代课题及其主题的不断拓展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关键就在于能够准确把握并科学回答“时代课题”,完成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任务,创造出“民族化”或“本土化”的理论成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问题就是时代的号角,是表露实践需要的“最实际的呼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是通过科学回答时代课题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处于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马克思恩格斯就科学回答了“资本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大课题,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确证了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摆脱了过往社会主义理论的空想性。处于20世纪的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在时代大课题不变的情况下开拓了“帝国主义、无产阶级向何处去”新的时代主题,科学回答了俄国命运的时代课题,创造了列宁主义,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社会主义科学理论变成现实的制度设计。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回答了中国命运的时代课题,创造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在时代大课题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国内时代主题的不断拓展,我们党接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新的重大时代课题,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开拓新的时代主题,在“新时代如何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凝练概括出新时代“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如何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创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崭新的理论形态,及时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坚持“两个结合”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建党百年历史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属于同一过程,也是坚持“两个结合”的过程。我们党之所以一次又一次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关键在于能否把坚持“两个结合”真正贯彻到底,真正“结合”起来进行理论创新。历史和实践已证明,“两个结合”怎么“结合”、怎样“结合”得好、能否与时俱进地有效“结合”,关系到我们事业发展的成败。
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需要、时代课题及其主题的拓展和所需完成历史任务不同,如何实现“两个结合”,展现在现实中的各种路径选择就不同,进而表现出的结果也就有所不同。在旧中国,中国共产党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探索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国革命道路,目的就是打倒封建军阀,把帝国主义列强赶出中国,解决民族危机,重在“打破一个旧世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重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可见,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不仅需要与客观面对且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相适应,还要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相契合”。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党,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要深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力度,进而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由此可知,实现“两个结合”,就要遵循“两个结合”内在蕴含的运行规律和实现机制。要不断通过实践去对新的经验进行有效总结,才能丰富和发展我们的理论,进而才能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度和宽度,这也是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
国家对理论的需要决定了理论创新的最终实现。实践需要决定了理论创新,但理论创新不可能直接变成实践需要。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近代以来,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抵挡不住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致使中华民族陷入灾难深渊。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不断吸取各种国家发展经验教训,并进行了多次的理论反思和实践探索。亦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仿效西方国家所进行的各种思想改良和政治改造运动,都未能改变中国被西方列强欺负、剥削的状况。这种不管西方思想理论是否适应中国国情,只要是所谓“先进”的,就照搬过来使用,不考虑他国理论能否适用于中国国情的思想理论实践活动注定会失败。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理论改造,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客观实践创新和转化,马克思主义不再是书本上的理论教条,而成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行动指南,在与中国实际结合中实现了“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把旧中国变成新中国,关键是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最终的依靠力量是人民。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才能担负起变革社会、实现解放、争取自由的历史使命。由此,挽救中华民族危机和消除内乱等现实困局的实践需要,客观上催使中国共产党人只能选择国家未来的前进方向,那就是走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历史一再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可以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可以发展中国,也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人所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需要有理论进行回答,从而催生了理论创新不断通过实践取得新的突破。我们党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问题之“的”,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我们只有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不断提高应对重大挑战、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进而才能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实践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渠道马克思主义文献的汉译、传播和接受研究”(18BICS03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