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学术研究

“十个根本”: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

 日期:2022-07-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创新,基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伟大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论述,形成了鲜明的标志性成果,即“习近平经济思想”。概括说来,可从10个方面深刻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

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要在经济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和政治高度统一的辩证关系。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能否在世界经济大潮中持续行稳致远,从根本上取决于党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领导核心作用。

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立场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从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诸多方面中得到充分体现。党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衡量经济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人民群众幸福、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主题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中国经济在新时代的鲜明主题。要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把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统一起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

新时代,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经济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必须把经济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推动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跨越,并进一步实现创新引领发展。

以扩大开放为根本法宝

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法宝。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基础上,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构建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国内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以三新发展为根本抉择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在新时代的根本抉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以安全发展为根本保障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统筹发展和安全,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把更为安全的发展贯穿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在经济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这是党治国理政的一个创造性贡献。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以胸怀天下为根本导向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中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一方面把中国经济发展置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求解,另一方面强调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旨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以系统观念为根本方法

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仅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而且要把经济领域发展和非经济领域发展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协调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军队、民族宗教、国际外交、祖国统一、党的建设各领域工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