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学术研究

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建设全球人才高地

 日期:2022-06-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加强创新人才教育

  (一)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基础学科建设则是基础研究取得显著进步的启航元素。要把基础学科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潜心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基础学科研究,对重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要完善基础学科布局,推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均衡协调发展,积极设置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学科专业,促进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要加强高校基础研究,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以及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境条件。要高度重视创新育人模式,突破常规培养,在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二)强化人才竞争意识,重视人才自主培养

  归根到底,当今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竞争,更是人才竞争。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所必需的,也是一个民族振兴不可或缺的。教育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要增强忧患意识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崇尚科学的新风尚。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要重视青年人才自主培养,不能故步自封,要有国际化的视野,要有信心培养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全方位谋划科技人才培养策略。要引育并举,在引才、用才的同时,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人才平衡发展机制,充分调动本土人才培育的积极性。

  (三)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即便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国际形势日趋严峻,国际科技合作仍然是必然趋势。尤其在当前形势下,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在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时,要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持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一些优势领域打造“长板”,夯实国际合作基础。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蕴藏在我国人才队伍中的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要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构筑全球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

  (一)明确战略总体布局,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

  要形成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世界优秀人才充分集聚的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就必须明确我国在不同重要时间节点上的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要紧紧围绕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重要时间节点,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主力军队伍建设,显著提高顶尖科学家集聚水平,基本形成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显著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形成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就要选择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尝试谋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试点建设,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开展从中央到地方、从整体到局部的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合理育才、引才、用才。完善人才制度,要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才。要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完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人才精心做学问、潜心搞研究。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的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要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加快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整合财政科研投入体制,把人才创造创新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充分展示我国“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的大国风范,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

  (三)发挥用人主体作用,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

  要根据实际情况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用人主体要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从服务人才、保护人才出发,为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提供有力保障。要积极为人才松绑,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用人主体要在服务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为人才挂帅出征、堪当重任解决后顾之忧。用人主体要加大人才发展投入、提高人才投入效益,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为人才各尽其才、各展其能培植沃土。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创新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引进和使用将显著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迅速加快科技创新进程。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优化人才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成才、创新创业的大环境,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全球人才高地。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高维变系数多水平结构关系模型研究及应用”(7200119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