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学术研究

【平语新时代】让立德树人成为教育最鲜亮的底色

 日期:2022-05-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4月25日,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走近青年人,来到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进行考察,深情寄语广大青年,同时也对高校如何进一步办好教育、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这一论断更加明确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同时也进一步回答了教育的根本问题。

  第一,“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元命题。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有共同的一面,但对于每个国家而言,又有特殊的一面。在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也有特定时期的要求。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贯目的。

  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立足新时代,我国教育要培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还应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次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明确提出,要培养的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进一步丰富了“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的内涵。“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元命题,必须始终明确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不动摇。“听党话、跟党走”是高校育人的基本原则,“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是高校育人的不懈使命。

  第二,“怎样培养人”是学校的元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就要把“综合协同育人”作为根本途径,高校要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完成好“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高校是育人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育人的主渠道、教师队伍是育人的最重要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期间分别对上述三者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办的世界一流大学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要立足于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我们要讲的思政课“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我们要培养的优秀教师队伍要成为“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高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渠道坚定落实“立德树人”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两大根本任务,重在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同时,在教育实践中,既要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三,“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元使命。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要求。坚持“四个服务”,是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是统筹促进教育服务人的发展和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要求,揭示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当前,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培养的人也必须是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接续奋斗的人。这就要求教育的元使命必然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