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技术恐惧及其应对
日期:2021-06-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深度融合,科学技术对当今社会已经产生了存在意义上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的社会面貌、生产生活、思维认知与行为方式。当今社会已经成为技术社会,人也已经成为技术人。但是,这并不能消除人与技术之间的冲突、摩擦,说明人与技术之间还存在对立与不协调的一面。赵磊教授的新作《技术恐惧的哲学研究》从技术恐惧的视角阐释了人与技术之间的矛盾关系,对于恰当定位科学技术,实现人与技术的和谐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技术恐惧”对应的英文单词是“technophobia”,也翻译成“技术恐惧症”。从名称上来看,技术恐惧似乎是一种心理疾病,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疾病层面上,而是更多将其看作技术的伴生现象,或者现代技术发展带来的问题。因此,西方文献中也有用“Techno-fear”指称技术恐惧的。综观关于技术恐惧的各种研究,存在着将其定位为“病”与“非病”、“理性”与“非理性”的分歧。有人认为技术恐惧是一种对现代技术的适应性疾病,也有人认为“技术恐惧是恐惧症更通俗的一种用法,指夸大的、通常莫名其妙的、不合逻辑的对特定物体、对象或情形的害怕”。赵磊通过对技术恐惧的系统考察研究,最终将其界定为“主体的人和客体的技术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引发的人对技术负面的心理与行为反应,表现了人与技术之间的一种负相关关系,这种人与技术的关系可以表现为对技术感到不适,消极接受甚至抵制技术,对技术持否定态度、与技术产生摩擦直至破坏技术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同时,他还指出了技术恐惧的重要特点,如技术恐惧是理性与非理性交织、心理与行为互动、内因与外源结合的结果。可见,技术恐惧与其他恐惧形式不同,并非仅仅源于人的心理问题,而是与技术的风险特征及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可以说,技术恐惧就是特定社会语境中形成的人与技术的某种特殊关系,这种关系一般通过负面情绪和消极态度表现出来,也被称为负性关系。“技术恐惧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理解为在一个组织语境中人与机器相互关系的结果。”现代技术恐惧常常有如下表现:对新技术感到不适应或对其排斥、拒绝;抵制新技术与新产品的使用,对技术感到压力、焦虑和恐慌。
从人类社会的技术发展史来看,技术最早是作为人类祛除恐惧的手段,人们凭借技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界打交道。通过科学技术,人类可以解释自然之魅,祛除对自然界的恐惧。但为何技术会从消除恐惧的工具变为恐惧的对象呢?这与人们对技术的认识和理解、社会文化以及技术本身的属性有着直接关系。技术恐惧分为古代技术恐惧与现代技术恐惧。古代技术恐惧主要是文化形态的技术恐惧,与古代的技术文化和技术观密切相关。技术观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下形成的对技术的总体认知与把握,它指导着人们对技术、技术行业以及与技术有关的活动的认知和态度。西方古代上层社会鄙视工匠及其工作,看不起体力劳动。贝尔纳·斯蒂格勒指出:西方“哲学自古至今把技术遗弃在思维对象之外。技术即是无思”。中国古代则把技术视为“奇技淫巧”,“抱瓮灌畦”的故事鲜明体现了中国古人对新技术的抵制。
现代技术恐惧是工具理性的技术认知与现代技术风险以及风险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启蒙运动为科技发展开辟了道路,把科学技术理性从神学与宗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推广奠定了条件。资本逻辑与工具理性相结合成为现代社会的价值评判标准,使得技术不仅仅是解放生产力、提高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手段,它还成为人类统治自然、破坏自然环境和资产阶级实现剥削的工具与帮凶。如此一来,科学技术就从人类的解放手段沦为统治枷锁,也因此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与环境危机,先后导致了以破坏机器和资本主义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卢德运动,以保护环境、重返自然和拯救资本主义道德为主题的浪漫主义运动,这些都是现代技术恐惧的萌芽表现。进入20世纪,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科技不断向纵深发展,日趋逼近事物的发展极限和人类的认识极限,技术的变化使人类应接不暇。不仅如此,现代复杂性技术导致技术的不确定性空前增大,同时技术风险的实际危害也不断被曝出,全球已经进入风险社会。这样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使得技术从人类寻求确定性、安全性的路径变成不确定性和安全隐患,因此人们开始恐惧现代技术,现代技术恐惧得以形成并不断传播。
虽然技术恐惧有着积极的作用与价值,如对醉心于技术之人的警醒作用,对技术发展道路的启示意义,但是关于现代技术恐惧的研究主要以否定性为理论视域,人们更关注技术恐惧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技术进步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技术恐惧研究更要关注如何正确应对技术恐惧,以消除或降低其消极影响。《技术恐惧的哲学研究》在全面解析技术恐惧的基础上,指出了解决技术恐惧问题的进路。由于技术恐惧的形成既有个体方面的原因,也有技术和社会方面的根源,所以,解决技术恐惧问题也要从个体、技术和社会三方面入手。一是个体和社会心理方面的调适、观念的转变。要正确认识和定位技术,不仅要看到技术进步的必然性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也要看到技术进步带给人类的便利远远大于其带来的风险与灾难。二是发展人性化技术和实现负责任的技术创新,做到技术设计的人性化、追求效益的综合化和发展道路的生态化的有机统一。三是创建诚信文化和良好的社会风气。文化和社会风气是技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风险文化会降低社会的信任度。”恐惧也意味着不信任,诚信缺失会导致更大的恐惧。在当今风险社会,要想缓解人们对风险的紧张情绪、消解人们的技术恐惧,诚信文化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就显得尤为重要。《技术恐惧的哲学研究》一书虽然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应对技术恐惧的策略,但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控制技术与技术控制的两难性、确定性的寻求与不确定性的增加之间的矛盾、技术偏好与技术恐惧的共同存在、技术效益与风险的比附关系导致的对技术路径的依赖等,又给技术恐惧问题的解决留下了诸多困惑,人类彻底消除技术恐惧似乎是不可能的。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