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视野
日期:2021-03-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古代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四大名著”,可谓是永恒的文化大“IP”。近年来,国内古代小说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成果令人欣喜,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传播好是国内相关研究者的重要任务。近日,记者采访了国内古代小说研究领域的多名专家学者,就古代小说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
聚焦古代小说研究热点
古代小说研究领域广泛,在发展中形成了若干领域。在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文新看来,近年来,诸如小说文献整理、小说目录撰写、小说研究资料汇编等很多领域都成果丰硕。古代小说的通史研究、叙事研究、辨体研究、文化研究也成就不俗。最早形成热点的是明清小说研究,章回小说名著研究尤为繁荣兴盛。“在这种背景下,明清小说名著的传播与接受研究、小说插图研究等相继兴盛,其宗旨之一就是在文本研究之外开拓选题空间。”
当前,立足于古代小说,借鉴社会学、伦理学、民俗学、宗教学、文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对小说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跨学科研究,已成为一种趋势。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纪德君表示,有不少学者对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他们立足文学角度,侧重研究小说叙事、小说文体等问题。在小说文体研究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学者在考察小说文体源流的基础上,开始关注小说文体的交叉互渗、小说与说唱文学之间的关联互动。
“不过,更多的学者聚焦于近代小说研究。” 纪德君认为,这大概是因为近代小说在报载小说文献的发掘、整理方面还存在不少空间,因此从媒介学、译介学、社会学等角度研究近代小说的成果也日趋增多。另外,中外文化交流视域下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尤其是古代小说经典的海外翻译、传播和影响研究,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年轻学者的关注。
在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宁稼雨看来,20世纪以来,作为中国现代学术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基本上沿用西方的学术范式和学术体系,研究视野和范式主要集中在文体史和作家作品研究方面。20世纪90年代之后,这些研究成就斐然,但该领域研究者大多对构建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和探索研究范式更新等方面重视不够,整体格局上缺乏创新和主体意识以及相关实践。他认为,应该把这个问题上升到让中国学术走出西方体系范式樊笼、构建独立体系的高度来认识。
插图研究值得关注
插图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界关于插图的相关研究有很多,有学者表示,插图在古代小说文体构建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陈文新看来,插图作为小说文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补足和强化了场景描写等要素,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也具有隐显不一的干预功能。系统研究小说插图,有助于深化对传统的出版文化和传播接受状况的认识。
“文学与绘画具有密切关联,但不同文体样式对于绘画形式的采用,体现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属性和价值取向。” 宁稼雨表示,小说插图主要集中在白话通俗小说方面,体现的是中国市民文化精神。插图与小说文字相互促进,增强了小说市民文化价值的宣示和影响力。“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往往只流于表象关联,对深层底蕴的挖掘仍显不足。”他说。
纪德君告诉记者,近年来,学者主要从图像叙事、小说传播等角度研究古代小说中的插图,对于小说文体构建过程中插图有何功能和意义,相关的研究较少。在他看来,插图只是小说叙事的补充、辅助手段,对于小说文体构建的影响是有限的,不能夸大其作用。
成为“国际化学问”
近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正日益成为一门国际化的学问,在国外学术界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
作为海外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成果斐然。宁稼雨介绍,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日本和其他东方学者比较重视微观文献研究,积极整理了大量古代小说文献;欧美学者主要根据西方的哲学和文学批评理论模式,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特点是把中国古代小说作为诠释和证实某种理论批评观点的例证和材料,其理论思维的敏锐和新颖值得参考借鉴,但他们对于所用材料的宏观逻辑体系把握和微观解读也存在不尽全面和不准确的情况,容易误导中国学者和学生。
纪德君表示,与国内研究相比,国外学者关注较多的还是中国古代小说名著。欧美学者似乎对中国古代小说反映的中国人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以及女性问题等更感兴趣,对古代小说涉及的宗教、信仰与神秘文化等方面也比较青睐。而日本、韩国学者则在中国古代小说名著的版本、接受与传播研究方面用力甚勤。
在陈文新看来,国外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日本学者偏重精深的个案研究,欧美学者偏重文化研究,尤其是物质性和技术性的文化,彼此之间差异较大。
理性运用数字化技术
近年来,有很多研究者呼吁,要重视包括古代小说在内的古籍数字化工作,如大力推动数据库建设等。对此,受访学者在肯定之余,也提出了自己的隐忧。
陈文新表示,数字化技术有利于古籍的存储和传播,简化了研究中的单纯技术工作,便于学者相互交流,有助于学术群体的扩大,并促进研究方法的更新。不过,数字化也造成若干盲点或薄弱环节,尤其要警惕阅读思考和人文关怀的匮乏。
“总体上说,古籍数字化工作是包括中国小说研究在内的中国学术实现时代革命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宁稼雨表示,这方面也存在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一是多家参战,各自为营,缺乏统一的体系规划和资源共享。这一点亟待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加以解决。二是学者们过分依赖古籍数字化成果,忽视乃至放弃对原始纸本文献的查阅和使用。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问题,数字化古籍的使用价值将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到负面作用。
纪德君表示,将古代小说数字化,建设小说数据库,有利于古籍的发掘、保护与传播,能为学者提供便利。他建议,小说数据库的内涵要丰富,要尽量涵摄与小说有关的各种资料信息,也要注意实现开放、共享,避免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