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时代主题出版繁荣发展
日期:2024-12-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11月17日,上海市编辑学会与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编辑出版传播研究”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来自沪上各大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出版界的专家学者,旨在深入研究编辑出版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发展史,总结经验,继往开来,不断促进新时代主题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编辑出版传播研究”研讨会会议现场 主办方提供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出版
上海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胡国强在致辞中表示,要持续组织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传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产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出版界肩负着编辑出版马列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著作的光荣使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编辑出版传播的有机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编撰出版和传播。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拓宽传播渠道,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上海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胡国强致辞 主办方提供
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望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鸿召教授回顾探究了《共产党宣言》1949年前的佚名中文全译本的发现、收藏、研究历史,展开介绍延安时期马列学院组织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盛况。朱鸿召认为,从实践证明可见,对《共产党宣言》佚名本等红色文献的整理出版,是推动国内马克思主义学习和研究学深一步、走深一层的生动实践,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体系的建设。
上海韬奋纪念馆展陈与宣教部主任王草倩副研究馆员介绍了由马列著作翻译家、编辑出版家张仲实主编、生活书店出版的最畅销丛书之一“青年自学丛书”曾成功地对广大青年读者起到启蒙和教育作用,并从编辑、出版、发行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这套马列主义通俗读物所独具的特色和借鉴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远新表示,延安时期翻译出版了诸多马列著作,涉及经济、军事、哲学、文艺等方方面面,这些著作在解放区乃至国统区都得以再版重印,影响十分广泛;使得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更加系统和全面,掀起了自建党以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潮,以及进一步深化与促进了党的建设和干部教育。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蒙象飞提出,聚焦新的文化使命,我们要牢牢把握“七个着力”重大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助力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文化新形态形成。
在守正创新中做强做优编辑与出版工作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放认为,外宣工作要加强对传播对象国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国情与文化,增进区域国别意识,明细对象国的中国知识体系与话语积累,以及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陈华栋提出要以图书出版支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全面回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出版的历程,从精品化、大众化、国际化三个层面,以及体制机制、技术更新、人才培养等几个维度,如何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出版的实践路径。
上海人民出版社政治与理论读物编辑中心第一编辑室主任罗俊从一线编辑的视角,就如何做强做优主题出版,如何守正创新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编辑要学习抓热点,更要学习预判热点,摸索选题的内在规律,引导内容创作,提前介入,充分发挥编辑的价值,搭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宣辰的发言以“从《党的工作》看延安初期推进实际工作的有效举措”为主题,提出《党的工作》对当时稳定形势、统一思想和指导具体工作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决贯彻、对错误经验的及时总结、对现实尺度的精准把握,不仅为陕甘宁边区成立后的工作开展提供宝贵经验,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凝聚广泛的阶级基础。
上海市编辑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与会专家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编辑出版传播”这一主题,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切入,肯定了编辑出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传播中的重要推动作用,总结新时代主题出版的理论与实践,必将为今后编辑出版更好地服务于“两个结合”提供创新思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编撰出版和传播。她希望今后出版界和学术界能更多开展交流,共同促进,推动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编辑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出版传媒系主任陈雅赛主持。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出版协会等单位领导应邀出席会议,上海市编辑学会、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理事、会员代表等100多人参加会议,近200人同步观看线上直播。本次研讨会是上海市社联第十八届(2024)“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
会议交流发言嘉宾之一 主办方提供
会议交流发言嘉宾之二 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