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展现南通作为
日期:2024-05-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对新时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应当承担什么样的使命、实现怎么样的发展进行了深邃思考、系统谋划、周密部署,亲自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多次前往长三角“三省一市”考察调研,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规划纲要,专门召开座谈会进行重要部署,在每一个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要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高度重视、殷切期望。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长三角城市群是全球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新时代以来,安徽省全域纳入长三角版图,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共同构成新长三角,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站上新风口、迎来新机遇、注入新动能。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的南通市,与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的上海市隔江相望,具有“靠江、靠海、靠上海”的显著优势,迎来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历史性机遇,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有史以来对南通实质性利好最多、撬动性最强、意义最为广泛深远的国家战略。新时代的南通,抢抓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跨越赶超的重要窗口期、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机遇期,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城市能级、交通能级,在深度融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形成诸多标志性、引领性成果。新征程上,把国家战略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更好作出南通贡献、汇入南通力量、展现南通作为,可以在以下五个方面持续发力。
积极向上争取,加强周边协调,凝聚乡贤人才
从百余年前先贤张謇打造“中国近代第一城”,到改革开放之初向上争取成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再到世纪之交向上争取建设第一条过江通道,南通市数百年来都在积极争取发展机遇。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深化“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奋进意识,主动靠上去,积极融进去,必须主动出击、有所作为,积极向上争取,当自身力量不足、话语权不够或遇到跨地域发展问题时,要加强同周边城市、相关城市联系协调,共同发声,壮大向上争取的力量,想方设法“招财引智”推动发展,在干事创业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乡贤在各行各业的影响力、感召力,助推家乡发展,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争取项目、争取政策、争取试点、争取资金,为推动城市发展赢得更多利好和更多先机。
抢抓重大机遇,用好叠加战略,高位推动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有史以来对南通市实质性利好最多、撬动性最强、意义最为广泛深远的国家战略,南通市站在了新时代发展的新风口、迎来了百年未有的新机遇。这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将为南通市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城市服务能级、交通枢纽能级注入强劲动能。南通市的城市发展格局、在长三角地区的地位、发展综合竞争力将进一步跃升。发展有“窗口期”,抓住了就是机遇期,抓不住就是生死线。政策落地有“窗口期”,在不同时机执行,其效果有天壤之别。发展问题的解决有“窗口期”,抓住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错过了就可能积累发酵。爱国实业家张謇曾说:“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要大胆突破“地级市思维”,对标先进地区、高能级城市,跳出南通看南通、跳出一域看全局、跳出现实看未来,以更高站位、更高层面、更宽视野、更高标准、更高能级谋划发展,在全省、长三角、全国乃至全世界发展大棋局中找准发展定位,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核心,协调利用好、统筹推进好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强化机遇意识,抢抓把握机遇,掌握主动,脚踏实地,跟上节拍,最大限度把战略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用实际行动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模样,不负伟大时代的厚爱,不负人民群众的期待。
域内统筹发展,跨域融合共进,内外一体联动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取得诸多成果,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客观存在,产业发展分工不够明晰,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城乡融合存在差距,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低层级区域实现一体化发展是长三角全域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通过低层级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推动高层级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层层递进,以点带面,从而实现长三角全域一体化发展。像南通这样的省辖市,正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三省一市层级、省级、市级、县区级、乡镇级五级层面的中间环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通过省辖市市域内中心城区、县区、乡镇、农村的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带动跨城市的都市圈发展,推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形成由大都市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助推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实现新飞跃。
融入上海苏南,带动苏中苏北,统筹全面推进
长三角地区发展呈现出以上海为中心的扇形梯度辐射空间结构,中国经济最强市、中国经济最强区、中国最强地级市、中国最强县级市全部出自上海以及紧邻上海的苏州,念好“上海经”、打好“上海牌”、走好发展路是长三角地区的共识。中国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和长江三角洲洲头的城市只有两个,一个是上海,一个是南通。把长江经济带看作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条巨龙,长江三角洲洲头便是这条巨龙的龙头,上海是下颚,南通是上颚,只有上下颚形成整体咬合力,才能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对整个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带动作用。打破长三角地区以长江为界限的“南强北弱”不平衡格局,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势必要让上海的辐射效应和溢出效应“跨过长江去”,到达长江以北地区。不论是沿长江北岸向西辐射苏中、皖北地区,还是沿海向北辐射苏北、鲁南地区,南通都是上海的辐射效应和溢出效应“跨过长江去”的重要支点,是长江以北地区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最前沿”“必经站”,是当之无愧的辐射带动苏中、苏北地区乃至长江以北更广泛地区崛起的“领头羊”。南通市加快推进建设“北上海”“新苏南”,既要向南接轨上海、融入苏南,也要向东拥抱大海建设出海门户,更要勇于承担起向西向北延长辐射距离、传递发展动能、引领转型升级的国家使命和重大责任,进而助推长三角地区与京津冀地区的紧密对接。
加强组织领导,干群敢想敢为,接力绘制蓝图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面对百年未有的新机遇,南通干部群众要以“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城市精神为引领,打破“偏居一隅”思维、摒弃“等靠要”思想、杜绝“一亩三分地”意识、防止“小进即满”心态,敢于和先进地区、高能级城市一较高下,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紧跟时代、顺应潮流、抢抓机遇、勇立潮头、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敢想、敢拼、敢干,苦干、实干、巧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切不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一任领导一个搞法”,既要历史耐心,又要只争朝夕;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咬定目标不松劲,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直至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关键词:一体化发展;南通市;机遇;长三角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