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遐思
日期:2024-03-27 来源:深圳特区报
◎ 谢华
春雨,有时候来势凶猛,有时候温婉缠绵。
此时,独坐于老台门里的一隅,轻轻推开那雕花木窗,看着雨从天井和排列有序的灰色瓦楞溜槽处滴落在青石的台阶上,清悦有序的滴嗒声在沾衣欲湿的雨雾里,如丝竹轻弹不停地洗耳,一切都是那样的朦胧,一些莫名的情绪丝丝缕缕入心。
这样的雨天,适合泡一杯热茶,然后让自己的思想尽情地放飞。
这个季节飘在天空的细雨,看上去很是悠然的样子,飘逸灵动地游弋在尘世间,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从心底油然升起,试着将手伸出窗外,丝丝的细雨如弦,不经意间就弹拨了一曲迷离的风情。且看这细雨,飘忽、连绵,不喧嚣,不落寂,垂直而降又随风倾斜由远及近地涌来,落到手心上的时候,又有些微凉、湿润,想把手心里的那一点点雨水攥住,它们却又嬉笑地离开了。如此的动作,让有些浮躁的心绪,此时此刻也变得平静。
天井下正中间,一个个水泡在那口大水缸里溅起,水泡又马上破裂,变成一朵朵小水花,开了又灭,很灿烂又很寂寞。缸中的那几株稚嫩娇柔莲,随着雨声有节奏地溅响,微微萌动的枝头,也在伴随着这雨声向上拔节,仿佛这雨声也有了颜色,或许,不用一夜的光景,这些莲便会吐露出惹人怜爱的粉红色花蕾。那个时候,老台门才会显示出最美的景致。
一场场春雨,都在阅尽人间繁华,他们也都是从青涩逐渐变得成熟,继而对大地有了润泽、持久的态度。
手持这盏仿宋瓷碗里,那几枚灵动清秀的龙井茶,在温热的开水冲击下,舒缓着身子,带着“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香我何须花”。如烟一般的往事,沉浸于淡淡的人生,悠远而温润。
倏然间,窗前被外面朦胧的雨雾织成一帘轻纱,漫无边际地浸入每个角落,让这春天匆匆地来又匆匆地渐行渐远。春天的痕迹就会在雨过天晴之后留下一抹轻愁。此时,老台门里来了一些参观的人,雨珠飞溅在他们撑着各色的伞面上,把我有些发呆的状态惊醒了。
这样的雨天,最适合读书写作!
书里那些呆板的文字,在雨声的呼喊下,竟然也经不住诱惑,翻动书页的那一刻,沙沙响起的与落雨有着极其相似的声音。似乎也让我感觉到一个个一行行结队的文字,它们凸显出来的欢喜或者悲伤突然从纸上跳出,与那雨滴嬉戏打闹,有久别重逢的雀跃。
将书合起来吧,那些充满灵性的文字也如同回家了。是时候该写一点文字了,用心里那盏微弱的灯和自己仅有的一点光和温暖,写故乡,写文史,不看窗外的雨是大是小,写自己想写的一切就好了。待若干年以后,再来翻阅在雨天里写的文字,可能就会发现那些相识的、相知的都会以另一种形式与人相逢。
不然,那些唐诗宋词抒发雨的热闹,怎会在千百年来还会轮番粉墨登场,字里行间来去匆匆的那些隐喻,以为是读懂了呢!其实,那只是表面的,而藏在雨声背后那些新词旧曲的表白,还需要我们今人相互斟酌。
雨停了,阳光初霁,老台门地面上残留的微凉瞬间蒸腾起热气来,水缸里那几株莲,突然显得挺直了。想来,中国古人是浪漫的。他们从不忘记与外界的交流,留一方天井,目的是观云读月,望鸟展翅翱翔,听风吹过屋檐的声音。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原来这一场雨,确实能够给人们期待拥有一颗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