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学术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曹文泽:关于增设中小学错位春秋假,以提升假期社会实践品质、促进内需经济发展的提案

 日期:2024-03-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曹文泽在两会现场 照片由校方提供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曹文泽在2024年的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增设中小学错位春秋假,以提升假期社会实践品质、促进内需经济发展的提案。

  曹文泽向记者表示,应设立寒暑假的重要原因是为了避免极端气候,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寒暑假,家长对中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选择就是旅行。事实上,寒暑假旅行是我国旅游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特点就是常常是以家庭为单位,大人小孩、拖家带口共同旅行,人数和规模都是普通时间旅行无法比拟的。但是,当前国内中小学放假过于集中,以寒暑假和国家法定假日为主,而家长在假期旅行中又往往以优先考虑利用学生假期为主,这就导致了“黄金周”、寒暑假等旅游市场人满为患,与之相伴的是酒店、机票等价格的大幅上涨,旅行质量显著降低,严重抑制了以家庭为单元的出行需求,影响到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影响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尽管国家已出台带薪休假相关政策,但相当部分家庭因青少年上学无法请假,导致带薪年休假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假日旅游经济发展也受到抑制。

  曹文泽进一步提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学业仍以课堂教学为主,户外活动、社会实践占比相对较低,而假期是学生开展户外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宝贵时机。寒暑假虽有必要,但在全国范围内过于集中,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被压缩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而且是气候相对极端的时间内,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广度和效果难以保障。实际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应该丰富多彩,不仅要体验严寒酷暑,还要欣赏春华秋实,假期集中于寒暑假在参与社会实践时间选择上存在局限性。另一方面,疫情之后,旅游业逐渐恢复和发展,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国内旅游市场长期处于供需失衡状态,“黄金周”、寒暑假等假期市场需求强烈,出行成本大幅增加,旅行品质大打折扣;而非“黄金周”、寒暑假的大部分时间旅游市场则相对低迷,旅游服务业大量就业人员、设施相对闲置。这种失衡状态长此以往,特别是旅行品质的下降,就会导致对旅行需求的抑制,从长远上看,不利于旅游业和经济的良好发展。

  在曹文泽看来,如果将假期做相对均衡的设置,就能够更好地鼓励中小学生广泛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素质教育质量将进一步得到保障。同时,假期旅行需求也将变得相对均衡,市场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社会实践的品质将得到提升,家长在自己带薪年休假的假期选择上也能有更大空间,特别是可以有效拉动内需经济的发展,整体上呈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综上,曹文泽建议,为了有效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同时更好促进内需经济的发展,建议在当前国家现有寒暑假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中小学错位春秋假,匹配职工带薪年休假政策,以较低政策成本,鼓励广大青少年在读万卷书之余,更有条件行万里路,去探索大自然奥秘、去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去探寻历史文化的足迹,开拓视野眼界、增进见闻阅历、全面提升素质。同时,旅游市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合理分配资源,提升服务质量,适时推出刺激出行需求和保障学生高质量参与社会实践的高品质特色旅游项目和产品,以达到扩大内需效果,从而推动旅游经济乃至整体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以社会实践课为目的,增设中小学春秋假各1周(或5个工作日),以鼓励中小学学生以家庭为单元进行社会实践。春假可以考虑设置在3至5月,秋假可以考虑设置在9至11月,具体放假时间的决策权可以下放至区县级或街道(乡镇)级教育部门自主决定,以实现以家庭单元放假时间的相对统一。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协调,既要实现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总体相对错峰放假,又要确保区县适当集中放假,以确保多孩家庭能统筹安排出行。对于部分经济有困难的家庭或地区,可以适当予以财政支持,由学校组织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补充。当然,在错位放假的同时应当统筹好教学安排,既不影响全国教学活动整体协调推进,又要保障学生真正有效参与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