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学术研究

大力提升市县政协协商民主效能

 日期:2024-03-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党的二十大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强调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以实行协商民主为特点开展工作。政协协商民主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组成部分和实践形式,通过特定的平台路径积极发挥着全方位民主的作用。市县政协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重要力量,以其独特的优势推动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优化和提升市县政协协商的效能,发挥其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是我们需要长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坚持党的领导,支持强化市县政协充分发挥民主协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市县政协作为最基层的政协组织,在人民政协整体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坚持党的领导意味着在协商民主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协商民主关乎团结和人心所向,因此必须确保政协协商在谁来协商、协商什么以及为谁协商等重大原则性问题上不偏离正确方向。

  其次,建立完善的协商民主领导体制是实现党领导政协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原则。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主动、部门协同”的协调配合工作新机制,切实保障政协协商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第三,要充分体现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和主导作用。党政主要领导不仅要将民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积极开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重要问题协商;还应能听意见、敢听意见、接受批评,鼓励不同意见的交流和讨论;要倡导体谅包容、关切宽容、和谐兼容的协商文化,营造良好的协商氛围。同时,党委政府要推动人民政协与其他协商主体地位平等、信息对称。特别是要将政协协商成果的实施情况纳入考核和督查事项,将协商民主内化为执政理念和政治自觉,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保障。

  二、发挥优势作用,推动政协协商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创新发展

  基层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重要场域。市县政协处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第一线,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和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市县政协应进一步完善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制度机制,将协商工作重心下移、委员力量下沉、协商触角下延,以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发展。

  首先,政协组织平台向基层延伸。切实发挥乡镇(街道)政协工作委员组基础作用,探索建立“街道政协联络站”“委员工作室”等政协工作机构,努力搭建协商于民的新平台,探索政协参与基层治理的新途径,将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其次,组织委员下沉基层,深入街道、社区和乡镇,倾听百姓呼声,反映群众诉求,注重凝聚共识,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委员社区讲堂”、“政协委员民情专线”、协商听证会、社情民意沙龙、网上协商议政论坛等丰富多样的方式和载体,推动政协委员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开展“小区协商”活动,实行“上门议”“现场议”等形式,协助党委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真正做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

  第三,完善委员工作室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总结推广经验,以“加强思想引领,反映社情民意,参与基层协商,广泛凝聚共识”为工作室定位,以“稳妥推进、分类实施”为发展思路,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完善规章制度与运行机制,避免过于强调“协调”而不注重“协商”。让委员工作室成为“学习交流的园地、联系群众的桥梁、社情民意的窗口、协商议政的平台、凝聚共识的载体”。

  三、健全界别协商,全面提升政协协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界别是人民政协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界别协商是各界别集思广益的最佳平台,是政协协商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基础和主渠道。要加大开展界别活动的组织、协调力度,认真探索界别工作的方式和途径,切实抓好活动载体建设。建立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工联系界别制度,加强对界别协商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要将组织界别活动作为专委会重点工作,建立“专委会+委员+活动组+界别群众”协商机制,建立健全委员界别联络站、界别委员专家组、专项调研课题组、委员界别联谊会、网上议政等工作机制,让界别协商在基层切实开展起来。再通过将搭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实体平台,拓宽委员联系面和团结面,推动形成省市县三级政协一体贯通、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协商履职架构。

  四、提升协商水平,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走深走实

  市县政协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的任务,是人民政协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和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政协工作的水平和政协委员的协商能力对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至关重要。为提升政协委员能力,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要加强政治建设,提高委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政协组织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统筹安排年度协商的议题、形式、频次。

  二要加强组织建设,强化训练委员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委员履职协商经常化,考核管理标准化,确保选题精准、调研深入、准备充分、协商有效。

  三要加强能力建设,拓宽委员履职的视野和思路。通过举办协商专题培训班、研讨会、读书会等形式,促进政协委员遵守协商规则,掌握协商方式,增强协商能力素养。

  四是加强专业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团队、政协智库作用,提升政协协商专业水平。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地方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市县政协协商民主实践创新研究”(2022B001);陕西省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面向大学生开放项目”】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