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学术研究

重走唐诗之路

 日期:2023-07-10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李晓红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李白、杜甫、王维等400多位诗人当年杖藜行歌至浙江天台山,留下多首美丽的诗篇,描绘了一个集自然环境和人文光辉的世外桃源。

  进入天台山,天宇高远,重峦叠嶂,白雾缭绕,“往来赤城中,逍遥白云外”的情景跃入眼帘。夏收麦,秋收稻。峡谷中的田地上曾经是连绵的稻子,刚刚收割后,短暂地空寂着,等待寒露后播种下一粒粒油菜籽,再向春天约一场盛大的相聚,以灿若骄阳的光芒连天接地。如今,田垄上裸露着淡黄色的稻茬,稻秸秆被勤劳的人们捆扎成伞,远远看去,细高圆润,各自芳华,大的一端深深扎进土里,小的一端泛着光泽直指蓝天。“雁塔高排出青嶂”的千年隋塔,星星点点散落的白墙黛瓦民居,山门前两条山涧汇合后潺潺流淌,村野牧歌式的田园风光,自有一份素静和谐。随着袅袅青烟升起,钟声由远至近,唤醒了古老的记忆和每个人的内心烛照。

  国清寺是天台宗的发源地,也是诗路中最庄严的乐章。“五峰层叠郁苕绕,双涧回环锁佛寮”、“十里松门国清路”,斑驳的橙墙青瓦,拙朴的石阶小径,茂密的参天大树,溪风散落成花雨,寂静在耳廓里发出玄虚之声……

  穿行在千年隋梅和古刹之间,于殿外墙上悬挂了牌匾,是《古尊宿语录》中记载的一段寒山和拾得的问答。寒山与拾得被民间百姓亲切地称呼为“和合二仙”,他们是童年时期家家户户年画和门神画的首选,形象多以胖乎乎、笑嘻嘻的呆萌童子出现,寓意着五福临门、幸福美满。寒山曾写下“瀑布千丈流,如铺练一条”等诗句。我们沿山岩直奔瀑布而去。飞流直下的瀑布宛如玉带飘飘,随风舞动。雨过天晴,游客惊喜地发现,一轮彩虹悬挂半空,连接飞瀑左右两岸,形成一条空中彩桥,久久不散,仿佛凝练时间,又仿佛让时间延宕。飞瀑流泉成画成诗成典,动静之间点缀、环绕、圈囿、流动在大山的身体里,有关天台山的前世今生的日常生活想象被打开了。九世纪初,日本僧人最澄从天台山回国时,随身携带了一小罐云雾茶树籽,茶和相关知识由此引入日本。经年岁月,形成了“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文化。我则更愿意想象,这样的文化应该是当年的云雾漂洋过海、落地岛国后开出的花。

  古时“和合二仙”的画上,还配有一句诗:和气乃众合,合心则事和……天台行走,聆听,触摸,内观,觉悟。“和合”二字包含了和谐、包容、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含义,一个个词句、一首首唐诗串起了天台山的文化肌理,有时间,有记忆,有安宁,也有向往美好生活的古简朴素的情感。千百年来,随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和合文化”源远流长。想必这也是对天台山、对唐诗最好的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