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 发言摘要
日期:2010-08-23 来源:深圳特区报
|
||||||||||||||||||||||||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 深圳要继续改革创新敢闯敢试 30年前,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兴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他们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试验和示范作用。30年来,经济特区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积累了许多先进经验、做出突出贡献。 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关于特区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特区发展、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圳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特别随着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实施和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深圳经济特区面临新的重大机遇。重温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推进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发展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我们推进经济特区实现新一轮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实践和经验,深圳应该继续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发扬改革创新、敢闯敢试的精神。深圳以拓荒牛著称,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始终坚持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为全国提供了有益经验。今天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特别需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在这方面我们一如既往地对深圳寄予期望,期望深圳能够保持这种精神状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改革中继续发挥好试验田和排头兵的作用。 第二,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深圳30年来取得最骄人的成绩就是发展,深圳的发展最具有说服力。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著名的话语就是对深圳发展的高度凝练。现在我们国家发展的势头很好,但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不但要继续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还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要求我们关键要在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圳经济特区只有实现这种意义上的发展,才能继续具有说服力,继续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一大品牌、一大标杆。 第三,始终注重科技人才作用,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面临的突出课题和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并对深圳经济特区寄予厚望。深圳能有今天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分发挥了科技和人才的作用。现在高新技术已经成为深圳经济特区占首位的支柱产业,是深圳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器,这也充分验证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第四,要坚持“两手抓”,努力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深圳、对经济特区发展的一个特别的交待,也是党中央历来的要求。“两手抓”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多年来,深圳不仅创造出出色的物质文明成果,还创造出出色的精神文明成果,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交出了优异的答案。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各种矛盾。深圳可以在这方面多一些探索、提供一些经验。 (周元春 整理) ■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启示 30年来,深圳由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的现代化城市,创造了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的发展不仅迅速地改变了自身面貌,为全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发挥了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而且对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并保持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从深圳经济特区30年来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是经济特区发展的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中国兴办经济特区是一项崭新事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始终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看准的就大胆地闯、试,培育了敢为人先的精神。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所取得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每一个重大进步,每一项重大成就,都发端于解放思想、得益于解放思想。 第二,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走科学发展道路是经济特区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牢牢扭住经济特区建设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走出了一条越来越宽广的建设发展道路。深圳经济特区的实践是我国30年来成功发展实践和巨大发展成就的生动反映,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 第三,坚持改革是经济特区发展的活力源泉。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改革创新。30年来,从单项改革突破到整体实施推进,逐步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而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各个体制的改革,一次次为自身乃至为全国发展注入了取之不竭的活力源泉。 第四,坚持开放是经济特区发展的鲜明特征。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始终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积极合理地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逐步建立起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为确立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和发展外向型经济进行了有益探索,充分展示了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窗口的作用。 第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保障。深圳30年的发展不仅是一个狠抓经济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的过程,也是一个狠抓文化、法制、社会建设的过程。深圳的实践充分证明“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能够健康发展。 第六,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经济特区发展的根本保证。30年来,特区紧密联系实际,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不断提高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经济特区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条根本经验。 30年来风雨岁月峥嵘,30载奋斗谱写华章,深圳以辉煌的成就向世人展示了美好前景,我们祝愿并相信深圳经济特区必将做出更大贡献,深圳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周元春 整理) ■《求是》杂志社总编辑张晓林: 走出一条新路再创深圳辉煌 30年前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深圳人勇敢承担起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历史使命,成为思想解放的先锋。敢闯敢试,一次又一次突破了思想的束缚,“杀出一条血路”,短时间内把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的发展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写照,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欠发达社会主义国家的光明前景。 深圳30年发展历史硕果累累,其中经验很多,但可以肯定地说每一个成果都与解放思想紧密相连。正是解放思想这一制胜法宝,强有力推动着深圳的改革开放,使深圳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现在,深圳经济特区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解放思想却是不变的。历史成就是伟大的,但不能把历史成就作为包袱背起来;历史经验是宝贵的,但是历史经验不能绝对化、凝固化。如果不结合发展实际,灵活运用历史经验,就容易形成新的思想定式、走入新的思想束缚。 特别是新时期,我们面对的新矛盾、新问题接踵而至。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地区、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能源紧缺和环境压力过大问题;社会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反腐倡廉任务艰巨的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的矛盾反映,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只有解决好问题才能进一步发展。 面对历史的成就和经验,深圳特区要继续走在前列,其法宝仍然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于这一点,深圳有了深刻认识。无论效益指标的推出,还是今年提出低碳城市、实现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都说明深圳正在用新的解放思想来破除单一速度型增长的崇拜,以实现经济社会和谐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路,再创深圳辉煌,要向人的因素倾斜,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核心原则。解放思想不仅要提高物质生产力的解放,更重要的是要使人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只有人的全部潜能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真正持久强劲进步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从物转向人,从外部转向自身,向人的素质、知识、科技、智慧、管理要动力和活力,要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我们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其核心就是在人的问题上;我们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发展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的轨道上,其核心和着眼点也在人的问题上。我们制定《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都是在围绕人这个第一要素上谋篇布局,谋划发展。 显而易见,只有通过解放思想,把每个人所具有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发挥,才能形成源源不断的生产力。要做好这篇大文章,要配套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在全面改革中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范京蓉 整理)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马利: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旭日朝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深圳的地位独特,作用重大,意义非凡,深圳是幸运的,深圳也是骄傲的。这里有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发展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大胆的实践,这里也有中国人民走向富强、实现强国梦想最鲜活、最生动的实践。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转折,如果说小岗村的红手印是农村改革的星星之火,那么深圳就是改革开放的旭日朝阳。 深圳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出生、而成长、而发展的。正是因为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排头兵,所以才有了新闻媒体的大量关注。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同级城市能像深圳这样拥有那么多媒体关注、那么多的大篇幅报道、那么多的报道数量、那么重要的报道位置。 30年,《人民日报》记录着深圳的发展。1981年3月刊发了《深圳2年胜过30年》,1982年刊发《深圳经济建设加速进行》。1984年1月刊发《深圳迈向现代化城市》……读着这些文章我们能够感受到深圳束缚的手脚被放开后,前进的步伐是那么轻快;我们能够感受到马克思理论基本原理在吸收了时代元素和中国特色之后,迸发出的活力是那么昂扬。 正是因为思想的不断解放、行动的不断创新,才激荡出深圳强大的活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影响力体现在经济上,从海归经营到农民企业家,这里是无数人的下海之地、追梦之地。辐射力体现在体制机制上,这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试验田,是撬动中国改革发展的支点。 深圳模式引来了世人的关注,不断书写着时代华章。30年,深圳经历了三次大的转身,《人民日报》都是有文为证,这正是深圳从速度转向效益的诠释。今天的深圳已经又开始了新的探索,正如王荣书记发言所说,正是当前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有克难而进的自信和争当排头兵的气魄,以当年“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在新的起点上,科学发展,走出一条深圳的新路。 深圳的明天,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一个小例子说起:美国最著名的一所大学的一位教授2006年回国创业,他偶然从一个记者那里了解了深圳,最终他选择了深圳。他说在深圳看到了发展活力、创业氛围。细节决定成败,真诚赢得成功。改革开放靠技术,但是说到底还是要靠人。深圳就是一块吸引人才的热土。 召开“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邀请八方来客,集思广益,这就是特区人的胸怀、智慧和眼光。《人民日报》理论版23日将整版推出纪念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深圳篇,头版头条刊登王荣书记文章《牢记经济特区历史使命 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这说明深圳已经准备好了,并时刻准备着。在未来改革开放的征程上,衷心希望人民日报社和深圳特区更加紧密合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范京蓉 整理)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 继续肩负先行探索的崇高使命 深圳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建立的经济特区。自诞生之日起,深圳就肩负着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探索的特殊历史使命,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实践,30年来始终处在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指导的前沿、实践的前沿、探索的前沿。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承担的特殊使命,使深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与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创举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丰富和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倾注了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大量心血和智慧。邓小平同志不仅倡导建立了深圳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发展的关键时期两次亲临视察,明确指出“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要求深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杀出一条血路来”。江泽民同志在特区发展的重要时期,进一步明确了经济特区的地位和作用,勉励我们“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努力形成和发展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胡锦涛总书记高度关心和重视深圳的发展,要求我们“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不自满、不松懈、不停步”,在新形势下为我们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新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深圳经济特区30年来不辱使命、敢为人先,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30年来,深圳不仅自身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窗口”、“试验田”、“排头兵”和“示范区”作用,为全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探索和贡献,较好地实现了中央当年建立特区的战略意图。 深圳经济特区的辉煌成就,是我国30年来成功发展道路和巨大发展成就的精彩缩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光辉杰作,充分证明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也充分印证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科学性,向世人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深圳经济特区的生动实践,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经验依据。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在新的历史阶段,深入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有许多实践课题需要继续探索,有许多新的领域需要继续开拓,也仍然要有“先行者”去披荆斩棘、开拓新路。深圳作为经济特区,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先行探索的崇高使命。为此,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以当年“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在科学发展征程中“走出一条新路”,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地区。 我们将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勇当转变发展方式的排头兵;我们将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格局,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我们将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勇当自主创新的排头兵;我们将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大力提升民主法治水平,勇当民主法治建设的排头兵;我们将像重视经济建设那样重视社会建设,努力营造幸福城市家园,勇当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勇当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杨丽萍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