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理论前沿

理论前沿

理论创新应当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日期:2006-05-10   来源: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胡锦涛同志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这些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表明了先进性建设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意义。
      执政党的思想理论纲领事关一个民族国家的发展方向。因此可以说,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根本性建设”的根本。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党的思想理论以及据此制定的政治纲领、方针、政策能正确反映时代性和中国国情,体现人民的意愿,党就能领导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实现革命和发展的目标;什么时候党的思想理论发生失误,党的事业和民族国家的发展就会遭遇重大挫折。党的思想理论只有不断紧跟时代潮流、永葆先进性,才能凝聚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引领中国社会不断进步。
      那么,如何永葆党的思想理论的先进性呢?
      要永葆党的思想理论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我认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指导理论创新,是保证理论创新的正确方向,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关键问题。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发展规律,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同时马克思主义又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思想学说。科学性、阶级性和人类性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
      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创造性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社会发展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在实践中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等等。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涵。这些观点科学地揭示了社会运动发展的机制和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这些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观点,并结合时代发生的变化和国情、党情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指导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党的理论必须体现时代特征,把握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体系,否则,国家的经济社会等发展就会发生战略性失误,造成巨大挫折。
      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的领导人都鲜明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纲领的价值指向和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十分关注现实个人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把无产阶级的解放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及其社会的和谐发展视作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将近半个世纪以后,恩格斯仍然认为,只有这段话能够“概括未来新时代的精神”,准确而又简洁地表达了他和马克思关于未来的社会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如果一个政党的理论以及相应的方针、政策只是为少数人谋利益,为统治者的利益同盟服务,那么,这个政党最终会不得人心,为人民所抛弃。因此,理论的“人民性”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先进性的前提和重要内涵。理论立场决定政党的归属和命运。
      在发展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价值观有机统一起来,把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以此作为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的指导原则,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永远处在时代前列,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键。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在当前和今后,是否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是评价党的先进性的最重要标准。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