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理论热点

学者共聚吉林大学探讨哲学教育

 日期:2024-12-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 通讯员 张兴婷)12月7日,“哲学教育与哲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吉林长春召开。来自国内2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研讨。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李龙主持开幕式。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白刚表示,吉林大学是有哲学教育、哲学大师、哲学经典的哲学系;李龙表示,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凝练哲学教育思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哲学学科建设;吉林大学本科生院院长付君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提升哲学社会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完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动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提出,学习哲学应在阅读中延伸思考的链条,实现逻辑层次的跃迁。哲学教育必须提升哲学思维的理论自觉,通过强化论文导读和论文写作训练、强化思想辨析的理论思维训练、提升“做哲学”的学术训练,来达成训练大脑会思考的哲学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胡海波认为,哲学教育要考虑天性,注重教师的学养、学习,以及天分。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张盾认为,哲学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教育,哲学教学要求教学好、总结好,总结在教学上的教育经验、精神传统,引导青年教师继承、发扬与传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贺来提出,培养“上得去又下得来”的人才的方法,是要找到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点,培养哲学学生拥有健全的理论思维,能够独立判断与自主学习,具备有说服力的表达能力和有根基的生活能力。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庞立生认为,《哲学通论》凝练着哲学教育的理念与范式,契合哲学教育真理性的东西,概括起来就是语言清晰,思想通透,理念厚重。

  辽宁大学哲学院院长叔贵峰提出,要注重学生的哲学思维方式训练,既要丰富主体的内在性,又要有一个至上的真善美,使哲学的目光要高于现实从而引领现实。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院长蒋红雨提出,要培养一流的师资团队,引导教师从一个简单的教书匠成长为一个大先生。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王庆丰提出,要学习辩证法的理论思维、实践智慧和人生境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曲红梅表示,在哲学教育中我们需要学习和历练的一种德性是尊重差异,应当构建一个美德共同体来传承集体品格,学习精神典范。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认为,哲学教育应是符合哲学本性的教育,要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经典问题,做好知识性教育和启发式的思想交互。

  会议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大学本科生院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