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关系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日期:2024-12-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年是中拉论坛成立十周年,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十周年。过去十年间,中拉关系取得了显著进展。回顾过去十年,中拉商品贸易快速发展,中拉关系进一步深化,开启了一个“百花齐放”的黄金十年。
中拉政治互信不断加深。过去十年间,中国与拉美国家建立了多种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中拉关系得到显著提升。自2014年中拉论坛成立以来,中拉整体合作进一步加强。2015年1月8日至9日,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于2018年1月19日至22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于2021年12月3日以视频方式举行。这三次部长级会议分别发表了《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2015年)、《中国—拉共体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圣地亚哥宣言》(2018年)和《中国—拉共体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宣言》(2021年)。此外,还通过了《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中拉论坛机制设置和运行规则》《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特别声明》《中国与拉共体成员国优先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19—2021)》以及《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2—2024)》等重要文件。
中拉合作不断扩大,合作结构持续优化升级。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发表主旨讲话,提出了中拉经贸合作十年目标。截至2023年,中拉贸易额已达到4890亿美元。中拉经贸合作的扩大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密切相关。厄瓜多尔和尼加拉瓜于2023年与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加上此前与智利(2005年)、秘鲁(2010年)和哥斯达黎加(2011年)签署的协定,目前共有五个拉美国家与中国签署了自贸协定。同时,中国还在与洪都拉斯、乌拉圭等拉美国家进行自贸协定谈判。
“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推动中拉合作深化的重要平台。2017年5月,拉美地区被正式纳入“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同年11月,巴拿马与中国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中拉开始共建“一带一路”的对接。目前,共有22个拉美国家加入了这一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已成为推动中拉合作不断深化的重要平台。截至2023年9月,中国在拉美地区累计实施了200余个基建项目,建设了数千公里的道路、铁路和轻轨,100多所学校、医院和体育场馆,近百座桥梁和隧道,以及数十个机场和港口,为当地创造了近百万个就业岗位。2024年1月,中国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建的凤凰工业园正式开园,成为特多乃至加勒比地区最现代化的工业园。中企在秘鲁承建的钱凯港项目也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拉美地区新的枢纽港和太平洋门户港。
中拉在绿色能源、数字经济和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2023年,诚信锂业集团和紫金矿业集团在阿根廷投资锂矿项目,宁波旭升集团在墨西哥投资建设电动汽车工厂,比亚迪在智利投资锂阴极工厂。此外,中国南方电网收购秘鲁电力公司股权,标志着其进入秘鲁电力市场,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影响力。国家电网在巴西建设的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被誉为“巴西电力高速公路”,为中巴两国在电力能源领域的合作树立了典范。
2019年,习近平主席同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会谈时提出,把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打造为中巴合作新增长点。2024年4月,首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航天合作论坛”在武汉开幕,论坛发布的《武汉宣言》旨在促进中拉航天合作,支持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航天发展,并推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中拉人文交流不断深化,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实践指导。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中提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倡议,为人文交流提供了新机遇。习近平主席形容对拉美的访问为“走亲访友”,强调双方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2016年,在中拉文化交流年闭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呼吁,“我们应该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继续深化中拉文化对话,让文明互鉴成为增进中拉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推动世界和平的纽带”。
中拉交流呈现出多领域发展的态势。2024年10月16日,中拉媒体合作论坛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探讨媒体合作在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5月6日至12日,中拉青年减贫营在清华大学举办,汇聚14国青年探讨全球减贫创新方案。2024年8月27—28日,第一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聚焦贸易、投资和发展合作,致力于推动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习近平主席的此次访问是中拉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中拉合作不仅有利于双方的发展,也将为全球的和平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通过经济、政治、人文和科技等多领域的深入合作,中拉关系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