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理论热点

深化财经体制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日期:2024-11-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高莹)11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工程系列论坛暨马克思主义财经科学发展论坛(2024)——“全面深化财经体制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经院”)党委书记陈国平出席论坛并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陈国平致辞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与会专家学者从思想根源、理论逻辑、政策导向等宏观角度,对全会精神展开学习与研讨。

  全会《决定》要求,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党委书记林建华认为,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政策共同构成了政府的宏观政策体系,形成了政策“工具箱”。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目的在于通过政策之间的统筹协调,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为中国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保障。全会《决定》再次强调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性政策在持续范围、方向和目标上协调一致,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统筹短期稳定、长期增长和宏观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主体形成一致预期,改善宏观政策的整体调控效果,而且有助于防范国外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加强宏观政策的国际协同,把经济推向更高水平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党委书记林建华发言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吴卫星从地区差异和金融的角度对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现象进行考察,发现数字金融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建议,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兴信息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提高农民工群体的金融资源可得性。同时,应关注该群体的信贷服务获取情况,建设成熟全面的信息平台,为农民工提供信贷资金和及时信息,助力其创业和就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吴卫星发言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张建刚认为,“六个坚持”重要原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一个逻辑严密辩证系统的有机整体,进一步深化了对改革规律的认识,既是对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深刻总结,更是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行动指南。其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指明了改革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揭示了改革的价值取向,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改革的重要思想方法,坚持以制度为主线指出了改革的主要路径,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明确了改革的重要保障,坚持系统观念彰显了改革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张建刚发言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怀国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视角出发,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他表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消除其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推动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动力,其制度性成果特别是对根本制度的坚持、基本制度的完善和重要制度的创新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怀国发言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全面深化财经体制改革

  围绕全会《决定》有关深化财经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与会学者从自身研究领域出发,就财政、税收、金融、市场流通等相关问题分享了学术观点。

  “中国式现代化迈入新阶段,对政府财政收入、支出与财政制度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财经院税收研究室主任马珺表示,要坚持系统观念,推动重构政府收入制度,在这一过程中,要着重处理好政府收入与政府支出的平衡关系、税收制度与非税制度的关系、税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的关系、不同经济税基的合理税负问题以及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财富积累机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马珺发言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瑞明认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地方政府的激励约束机制,规避其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障碍,重新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瑞明发言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李帮喜表示,“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关系是不断演化的,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带来的变革日益显著,二者逐步形成二元互动融合的关系。当前我国虚拟经济正处于“扩而未深”阶段,应多措并举,提高虚拟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李帮喜发言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财经院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依绍华谈到,现代流通体系连接国内国外两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强化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完善应急保障物流,形成稳定高效的治理能力,是以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着力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依绍华发言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会议由财经院主办。财经院马克思主义财经科学研究室主任魏翔主持会议研讨环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马克思主义财经科学研究室主任魏翔主持会议研讨环节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