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解读与澄明
日期:2024-10-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自政治哲学兴起以来,“正义”概念作为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成为饱受瞩目的焦点。在关于“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争论中,针对美国学者塔克尔和伍德对于权利和正义问题的理解,美国杜克大学学者艾伦·布坎南试图独辟蹊径,基于自身对马克思文本的分析,对马克思的正义理论进行了改良式解读。布坎南的解读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正义观点以及把握当代西方学者围绕“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理论争鸣,从而敞开马克思与当代学者对话的思想空间,澄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当代性,提供了较为重要的理论分析样本。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教授程镝的《艾伦·布坎南对马克思正义理论的解读》一书正是系统分析布坎南解读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代表性著作。
布坎南对资本主义的评价视角究竟是怎样的?这是该书提出和回答的首要问题。该书聚焦这一问题,力求澄清布坎南思想的理解视域。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在何种意义上突破了黑格尔的法权框架?作者通过对布坎南思想脉络的分析,指出布坎南肯定了马克思对黑格尔法权框架的超越,并认为马克思实现了批判资本主义评价视角从类本质视角向共产主义视角的重要转变,超越了以正义原则为核心的法权概念的解释原则。在布坎南的视野中,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外在批判相对于基于法权的内在批判而言,具有根本性意义。布坎南称之为“评价视角”。作者对布坎南的这一“评价视角”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指出了布坎南评价视角的贡献及其缺陷。在此基础上,着重从剥削概念、正义概念、权利概念所体现的评价视角进行了阐发,较为系统呈现了布坎南“评价视角”的思想脉络,揭示了布坎南“评价视角”在这些概念和思想中的具体表现,从而比较清晰地阐发了布坎南在“马克思与正义”问题上的思想观点。
作者在著作中聚焦核心问题,彰显对话意识,不仅在布坎南与伍德关于“正义”问题的争论中澄清他们各自的理论观点,也把一种批判性的对话意识灌注到布坎南思想的解析中去。针对布坎南的“共产主义评价视角”思想、“三重剥削”思想等等,作者立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不仅着重指出了其在“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理解上的重要理论贡献,而且批判性地分析了其思想中所蕴含的内在局限和理论困难,从而体现出科学的研究态度和辩证的分析立场。作者一方面指出布坎南对“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特别是他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丰富和拓展了对共产主义的研究视野,深刻把握了共产主义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也强调布坎南对马克思的正义概念进行重新建构和解读,更多地依然局限于马克思的早期文本,这也成为布坎南在“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研究上重大的思想局限。
总体来看,该书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理论根基扎实、思想视野开阔、逻辑脉络清晰,是国内系统研究布坎南思想较具代表性的论著。该书对布坎南关于马克思的正义理论解读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我们把握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围绕“马克思与正义”问题所展开的思想争鸣及其理论观点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视窗。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