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工运与人民城市
日期:2024-10-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2024年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提出五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好人民城市理念,9月18日,百年工运与人民城市——“理论‘静’距离”九月对话活动在上海市静安区宝山路街道举行。
百年工运与人民城市——“理论‘静’距离”九月对话活动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上海市静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萧烨璎,上海市静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林晓珏,上海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会长周智强出席活动。
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和中共静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萧烨璎共同为“理论‘静’距离”举办点“宝山路·红客厅”授牌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静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林晓珏,静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姚掌宏,宝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胡建文为演讲嘉宾赠送红客厅特聘专家纪念版肖像画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王为松和萧烨璎共同为“理论‘静’距离”举办点“宝山路·红客厅”授牌。据悉,“宝山路·红客厅”是街道开展党员教育的开放式阵地、党的群众工作的鲜活课堂、党群服务的多功能平台。林晓珏,静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姚掌宏,宝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胡建文为演讲嘉宾赠送红客厅特聘专家纪念版肖像画。
“理论‘静’距离”九月对话活动邀请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苏智良,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城市基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俞祖成教授分别从宝山路上的工运史、上海人民城市建设的特色和成效、居民社区参与的新视角作主旨演讲。
苏智良提出,闸北地区是上海重要的历史文化区域,其发展历史、工厂与工人的兴起,以及工人运动的演变构成了该地区丰富的社会文化景观。清末民初,随着工厂的兴起,闸北形成了两大工商业中心,工人阶级开始壮大。1925年的商务印书馆工运和1927年的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都是中国工运史上的重要事件,展现了工人阶级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闸北地区的历史不仅是上海城市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缩影。
文军认为,上海的人民城市建设以满足市民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通过提升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生态宜居性、文化包容性、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以及科技创新与智慧治理,展现城市发展特色。上海在民生改善、旧区改造、社会服务、公共设施、人居环境、城市治理现代化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体现了人民城市建设理念的成功实践。未来,上海将继续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策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区参与和监督,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俞祖成谈到,基层治理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倡导“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模式。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以实现社区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基于辅助性原理,基层治理应遵循“自助、互助、公助”的三助原则,以促进居民的主动参与和社区的自我管理,从而实现基层治理的理想逻辑。
主办方表示,“理论‘静’距离”项目由上海市社联与上海市静安区委宣传部联合创办,发挥上海市社联联系上海社科界的资源优势和静安的区位优势叠加效应,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为基层发展提供社科智慧和专家支撑,为专家学者提供关注现实、调研社会的平台,更好推进理论研究及其成果转化,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静安区委宣传部、静安区总工会主办。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苏智良作主旨演讲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作主旨演讲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城市基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俞祖成教授作主旨演讲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