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日期:2024-06-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在我国版图上,中部六省勾勒出一条南北贯通的大国“脊梁”,汇聚着全国1/10的土地和近1/3的人口。21世纪初,在东南沿海大发展、西部地区大开发的对比下,“中部塌陷”的状况日益引起关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6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提出使中部地区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2019年5月,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在南昌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乘势而上,扎实工作,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2021年4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党中央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一以贯之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中部地区各领域各方面实现全面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中部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2023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06年的19.4%提高到2023年的21.6%,年均增长达到10.7%。
湖北省加快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步伐。2007年6月,中共湖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将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确定为大会主题和未来五年的努力方向。2012年6月,中共湖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再次提出全面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为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目标而努力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的“中部支点”地位进一步得到强化。2013年和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武汉提出要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进一步深化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认识和把握,进行一系列谋划部署和实践探索。一是把支点建设的目标定位细化为“五个功能定位”,即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国家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基地、国土安全保障服务基地、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二是把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具体实现形式,探索了“五个以”的实践体系框架,即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为切入点,推动新型城镇化;以信息化赋能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载体,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由市县为主体向省市县统筹转变,提出了“五个一”的省级发展调控机制,即明确一个目标定位、建立一个规划体系、建设一个管控平台、构建一个动力机制、健全一个评价指标体系。
2024年4月19日,湖北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意见》,就不断厚植支点实力、做强支点功能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重要部署。全会提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要重点把握“五个关系”:一是把握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二是把握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三是把握好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关系;四是把握好战略和策略的关系;五是把握好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新征程上的湖北,在整体理解和把握支点建设的“五个功能定位”、“五个以”的实践体系框架、“五个一”的省级发展调控机制中奋勇前行。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作为服务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决策的重要智库,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理论研究,立足湖北、聚焦中部、放眼全国,为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建言献策,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1987年3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夏振坤首提“中部崛起”的构想,并被省委省政府采纳。同年12月的中共湖北省第四届第八次全委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正式被确立。1988年12月,湖北省第五次党代会通过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奋力在中部崛起”。从此,“中部崛起”战略成为湖北省委省政府的行动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