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方媒体力量提升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效能
日期:2024-06-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其中一条是“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中华文明的价值体现,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既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也是破解当今时代难题的钥匙。全球已进入智能媒体时代,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应该是一个多主体、多层次的立体传播过程,地方媒体传播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保持与各国、各地区民间交往中的作用日趋凸显。
审视现状,认清地方媒体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随着新公共外交时代的到来,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不能仅依靠国家级媒体发声,贴近基层的地方媒体传播更能使大众广泛参与。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媒体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擅长讲述地方故事的能力,在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的过程中自然不能缺位或失语。
首先,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主体广泛性决定了除了中央级的主流媒体之外,地方媒体也应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力量。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全人类为主体,将各地地方媒体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阐述者,不仅推动我国构建更加完善的国际传播格局,同时也用多个城市的报道视角增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有效性的说服力。作为我国国际传播媒体集群的重要主体,同时也是全人类共同价值故事的重要讲述者,地方媒体理应在国际传播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其次,多个城市已经建立起地方国际传播中心,有能力有潜力为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更大的贡献。上海、河南、湖南等城市率先建立了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并以城市为主体在海外各大广受欢迎的社交平台上建立官方账号,分享城市经济社会、文化体育、旅游会展等信息,并积极探索发布内容和传播形式的融合,逐渐提高了在海外舆论场上的知名度。我国有600多座各具特色的城市,如果各城市代表性的主流媒体能够充分利用好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将全人类共同价值相关内涵与城市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遵循国际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创新传播形式,主动融入我国国际传播格局,并与其他城市媒体联动起来,以局部带动全局,不仅能增大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国际舆论场上的传播优势,而且也会加深海外民众对我国各个城市的印象,有利于塑造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形象。
正视难题,看清地方媒体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的“内忧外患”
一是地方媒体规模有限。一方面,地方媒体的规模远小于中央级媒体,各地方媒体的国际传播中心规模有限,其核心人才队伍一般在数十人。另一方面,大部分地方媒体国际传播工作尚未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其规模限制了其对国际传播工作的资源支持,专注于本土报道依旧是其主要的工作任务。
二是对外传播理念不强。一方面,一些地方媒体认不清对外传播的概念。对外传播是指立足本域进行对外宣传,包括国内和国际传播,而国际传播是指面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受众所进行的跨国或跨地区信息传播。许多地方媒体认为只要是对本域外的国内区域进行宣传就是做到了对外传播,对国际传播不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构建地方媒体通向国际社会的通道。另一方面,受工作体系的影响,地方媒体对国际传播产生了一种逃避心理。一些地方媒体认为国际传播是外事部门的工作领域,导致一些既有国际传播渠道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三是叙事和对话能力不足。一方面,我国地方媒体习惯了长久以来的大众传播模式,国际对话能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媒体在国际传播探索过程中发现,当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和自然景观更能“出圈”,普遍形成了“重文旅,轻政经”的内容模式。全人类共同价值这类政治性议题本身具有很高的传播价值,地方媒体难以做到在考虑到议题政治性与国际性的同时展现地方特色以吸引国际受众,由此地方媒体仍需增强其国际传播的叙事能力。
重视创新,开辟地方媒体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的特色地方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这就要求地方媒体树立全球视野,强化“一盘棋”理念,打破传统,重视创新,开辟地方媒体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的特色地方路径。
一是思维创新,利用全媒体将硬核内容柔性传播。一方面,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进与传播,我国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应改变传统思维,站在国家而非地方的高度,将自身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工作。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应发挥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优势,将全人类共同价值主题报道与本地特色相融合,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打造更多丰富形式与硬核内容相统一的优质国际传播作品。另一方面,智媒时代已经到来,地方媒体需重视智媒技术,灵活运用VR、动画、大数据、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将本土故事、当地文化与全人类共同价值进行特色融合和创新表达,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创新性内容的新闻产品,提高地方媒体进行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是内容创新,发挥地方媒体优势,贴近基层,用生活化的视角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一方面,地方国际传播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时,其内容生产的重点应是讲好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故事,注重将文化的在地性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相融合。例如,四川国际传播中心可以凭借其独特的地方资源做文章,例如将熊猫外交、熊猫的生存环境等特色话题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内涵链接起来,彰显地方特色的同时助力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海外传播。另一方面,生活化的基层视角更能突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有效性,进而增强其传播说服力。例如,上海报业集团国际传播中心曾以“申城剪影”“海派生活”“烟火街头”三大板块举办上海城市主题插画展。这类主题活动既能体现真实的中国生活,又能在内容上以上海日常生活的视角将和平与发展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内涵传递出来,以受众的感知力为切入点,增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说服力。
三是渠道创新,整合内外传播资源,建立从地方到世界的国际传播矩阵。一方面,地方媒体在基于全媒体思维的基础上,重塑现有传播平台,对传播渠道进行拓展延伸。通过积极探索开辟海外社交媒体账号,鼓励本地外国友人和海外侨胞全姿态参与国际传播,构筑移动传播矩阵,形成全媒体融合集群,同时利用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借船出海”,整合多方资源和民间力量,最大限度创新多样化传播方式,从而加大本地区包含全人类共同价值因素事件的传播力度。另一方面,地方媒体需尤为重视媒体联动在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中的作用,通过全视角、多平台同步发声,以及媒体集群的联动互补,打造强大的协同传播优势。这既有利于占据全人类共同价值报道的数量优势,也能凭借中国的本土化内容和国际化传播,向世界展示出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应对众多世界性难题中的强大实践感召力。
【基金项目: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智媒时代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研究”(编号:23BKS145)】
(李小檬,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基地助理研究员;张一,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基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