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首页

头条新闻

综研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做客市民文化大讲堂:深圳要探索跨城跨区跨境的空间治理制度创新

 日期:2025-08-11   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的创新动力仍然澎湃,创新人才不断集聚,深圳已经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8月10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经济学博士郭万达来到市民文化大讲堂,深入解码深圳创新型城市的发展。

  

  “什么叫创新型城市?就是以科技、产业、知识、人才、文化、体制等各种创新要素作为驱动力,通过高效配置资源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城市形态。”郭万达说。随后,围绕创新型城市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空间治理创新三个要素,他逐一深度剖析。

  “科技中心不等于产业创新中心。伟大的技术不等于伟大的商业成功。”郭万达表示,深圳在促进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处理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关系;要坚持开放创新,与国际接轨,开放产业生态,激发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的创新活力;要坚持支持非共识创新;要坚持重视科技市场的建设,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新质生产力一定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促双强的产物。”郭万达认为,推动产业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政府支持企业的研发投入,提供应用场景,形成技术迭代、市场规模、成本价格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鼓励和引导耐心资本和长期投资的投入,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要因企施策,支持头部科技企业投入基础研究,支持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化转型,以风险投资、创业空间等支持初创企业发展。

  在空间治理创新方面,郭万达认为,除了存量空间调整,深圳还有一条路径,“如果我们跳出深圳的行政区,从城市群都市圈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会发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郭万达把深圳创新网络与创新协同的空间演进概括为“深圳+N”,包括深圳-广州-佛山、深圳-东莞-惠州、深圳-中山-珠海-江门、深圳-河源-江西、深圳-香港-澳门等,“深圳空间治理不只是深圳都市圈(深莞惠),而是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大都市圈,需要探索跨城、跨区、跨境的空间治理制度创新。”

  展望未来,深圳如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郭万达提出四条建议: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综合改革为突破口,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用好特区立法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加快深港合作,促进科技市场一体化,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主办方供图)

  编辑 王雯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