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发展学术 服务社会
欢迎访问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

首页

头条新闻

《国际传播研究》集刊征稿启事

 日期:2025-05-07   来源:广东社科官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助力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实现高质量发展,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国际传播研究》学术集刊于2025年4月正式创刊。本刊将聚焦国际传播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致力于打造有全国性影响力、面向全球学术界开放的高水平学术平台,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传播学术体系建设,助力中国经验的国际化表达与传播力影响力的有效提升。现面向全国及海外学术界诚挚征稿,欢迎广大专家学者踊跃赐稿、共襄盛举。

  一、栏目设置

  常设栏目

  1.国际传播理论前沿。聚焦全球传播领域的理论革新与范式演变,推动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理论体系的建构;鼓励从多学科交叉视角出发,回应全球传播环境的深刻变迁;关注新兴传播技术、全球话语权重构、文化软实力竞争等重大问题中的理论挑战与知识创新。

  2.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研究。聚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契合时代精神、能够实现国际表达的自主话语体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实践中的话语资源,创新叙事方式与表达技巧,致力于推动中国国家形象、核心价值观和发展经验的有效传播与国际认知转化。

  3.国际传播认知效能研究。聚焦传播过程中的受众认知机制与传播效果评估,关注受众对国际传播内容的注意、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判断,国家形象建构中的跨文化认知障碍与认知调适路径等议题;倡导建立科学合理的国际传播效能评估指标体系,从传播范围、受众反馈、影响力等多个维度对国际传播活动进行量化评估。

  4.跨文化传播研究。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传播活动的差异与融合;探讨全球语境下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差异、认知障碍与传播策略;探索如何通过跨文化传播促进文化创新与发展,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欣赏与尊重,从而推动构建理解、互信与合作的国际传播路径。

  5.“国际传播观察”笔谈。围绕全球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传播事件、突发舆情、议题构建与媒介现象,开展多维度、跨立场的深度评论与学术回应。可基于一个具有时效性与结构性的焦点事件,由一位名家学者撰写开篇观察或主导文章,并邀请多位学界代表进行系列短论或回应笔谈,形成集体知识生产的“现场档案”。

  动态栏目

  1.AI时代国际传播前瞻。立足人工智能技术深度介入全球传播实践的时代背景,聚焦技术变革所引发的传播范式重构、内容生成机制演进、舆论生态重塑与传播权力再分配,推动对未来国际传播格局的战略性预判与理论性思考。

  2.全球南方“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研究。聚焦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传播互动,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跨文化交流、媒体合作与形象构建实践;探讨中国如何通过国际传播战略,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国家开展互联互通的叙事建构、价值传播与人文对话。

  3.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播研究。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建构、传播策略与效果,探讨如何通过多元传播渠道,向世界阐释这一理念的内涵与价值,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4.国际政治话语传播研究。关注国际政治领域话语的生成、传播与影响力,剖析不同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话语策略,研究国际政治话语如何塑造国家形象、影响国际舆论走向,以及如何提升我国在国际政治话语传播中的主动权与话语权。

  5.文明交流互鉴研究。探讨文明交流互鉴在国际传播中的意义、途径与方法,探讨如何通过国际传播平台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理解,打破文明隔阂与冲突,推动构建多元共生的世界文明格局,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二、审稿及录用

  1.投稿要求:请作者切勿一稿多投。自投稿之日起,15天内,通知论文是否进入外审环节。编辑部将秉承认真、高效的原则,确保您的稿件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专业评审反馈。

  2.审稿制度:本刊实行严格且规范的匿名审稿制度,所有来稿均需经过至少两位相关领域专家的独立评审。

  3.稿件要求:来稿需采用电子文本(Word)格式。字数一般控制在12000-15000字。引文格式参照《新闻与传播研究》的格式。稿件应附中英文标题、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5个),并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务/职称、联系方式。

  4.稿酬事宜:本集刊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审稿费等费用。来稿一经刊出,即赠送样刊,并酌付有吸引力的稿酬。

  三、投稿方式

  1.投稿邮箱:本集刊仅接受电子邮件投稿,投稿邮箱为:submit_icr@163.com。请作者在邮件主题中明确注明“姓名+论文标题”。

  2.联系方式: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第二文科楼513室《国际传播研究》编辑部,邮编510632。

  、版权声明

  本刊拥有所发表论文的版权,作者投稿即视为授权本刊使用其论文。本刊有权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论文摘要和全文,并严格保留作者的署名权。若不同意者,请在投稿时明确告知。

  热忱欢迎学林同道惠赐大作,共同推动新时代国际传播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

  

《国际传播研究》编辑部

  2025年5月7日